趕集回來後,她才聽見說三十中午在老夥裡吃飯。要把三條魚都整著紅燒了,就得全端到老院兒裡。那樣,自己家裡過年就沒有魚了。
於是,田達林便建議她燉成瓦塊魚,說那個能浸進味兒去了,好吃,適合人多的宴席。
燉好後,田達林又說那邊人多,給楊老太太留下一碗後,全端過去了。
這讓田青青有些措手不及。再從空間裡往外拿已經沒了機會。田青青正為此事糾結呢,沒承想楊老太太給解決了這個難題——她並沒有吃給她留下的這碗魚。
“楊奶奶,真的太謝謝你了。”田青青對楊老太太說。
楊老太太:“我就是為了留一碗晚上用,才讓你爸爸給我盛出來的。還不是你家裡的東西。你謝我幹什麼。”
“你要吃了,今晚就……我不說了。”田青青說著,自己先自笑了起來。
原來,年三十、初一,是忌諱說“沒了”“完了”這些字眼兒的。
田青青欲言又止的滑稽相,把一家人也都笑了。
屋裡已經瀰漫起三鮮餡兒的香味兒,人們都把筷子伸向了餃子。
“嗬,真香,真鮮。”田達林吃了一個餃子,咂著嘴說。
楊老太嚥下嘴裡的餃子,又夾著一個舉著對郝蘭欣說:“大年三十吃韭菜餃子,真是頭一回。侄媳婦,你調的這餡兒也真好,不鹹不淡,各樣味兒都吃出來了。”
郝蘭欣忙擺手說:“你別誇我了,這餡兒是青青調的。”
楊老太太驚奇地問:“青青今天下午不是在老院兒裡包餃子了嗎?”
郝蘭欣:“在你洗澡的時候,她把餡兒調出來放到儲藏間裡了。面也是她那時和出來的。咱倆只是光包了包。”
楊老太太讚歎道:“這孩子真勤快,疼你疼的都不懈縫兒。你遇見這麼個女兒真是享了大幅了。”
又湊近郝蘭欣小聲說:“你一定要把這個娃娃親促成了。在本村裡做了親家,過門後也能照顧到你。我看那個男孩兒挺好,他媽也很喜歡青青,見了青青眉裡眼兒裡都是笑。你可別在這上面犯糊塗。”
郝蘭欣:“現在還小哩,大了以後隨他們吧。”
二人說話的聲音雖然小,但田青青還是聽到了。一看把話題轉悠到自己身上了,忙打岔問道:“楊奶奶,你蒸的這飯有什麼講究呀?怎麼我在老院兒裡沒看到,也沒聽說過。”
楊老太太轉過身,對田青青說:“十里不同鄉,就連我們楊家莊都不興。我孃家楊林村過去卻有做的。不過這些年買不到大米,做的人家也很少了。
“我見你們家有大米,糧食又富富有餘,就想給你們錦上添花,昨天晚上在我屋裡的爐子上蒸了一盆。
“這叫‘隔年飯’, 要在二十九晚上蒸出來,三十擺到供桌上。一直供香到送了家堂。取年年有剩飯,一年到頭吃不完,今年還吃昔年糧的意思。
“因為要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的,俗話叫‘二米子飯’,上供叫‘金銀飯’。是為了有黃有白,取‘有金有銀,金銀滿盆’的意思。
“你們不請家堂,咱就自個人吃,今天晚上咱吃一部分,明天再吃一部分,討個口彩。”
郝蘭欣:“太謝謝你了,楊伯母。”
楊老太太:“你還謝我?我這不是借花獻佛嘛!東西全是你們的。
“我看出來啦,你們一家人心眼兒都好,感動的神靈都在保佑你們。每個人想做什麼都能做成了。尤其是青青,什麼新鮮東西也能買了來。你們的日子真的像這“金銀飯”飯預示的那樣,今年吃往年的糧食。我上你們家來真是進了佛堂了。就做了一盆‘金銀飯’,祝福你們的日子越過越好,我也跟著享福。”
說著臉色一暗:“人們都說‘大年三十吃餃子,沒外人’,可我這個外人偏偏在你們這裡吃。”
郝蘭欣忙說:“楊伯母,從今往後你可不許再這樣說了啊,要不是你那些錢,這房子也不可能蓋起來的這麼快。咱一個鍋裡掄馬勺也多半年了,我們早不把你當外人了。有你在這裡更顯熱鬧,光我和達林跟孩子們,有什麼說頭。”
田青青也說:“楊奶奶,今晚上這頓飯咱吃的時間長一些,你給我們講講年下的一些風俗習慣。透過今兒上午上供,我覺得過年有很多講究,也挺有意思。”
楊老太太:“今天是‘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這頓飯是應該吃的長一些。你們把我當家里人看待,我也就不拿自個人當外人了。咱邊說邊吃,今天楊奶奶也豁出去了,把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