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經田圓圓這一提醒,都異口同聲的說。哪個孩子又不願意聽故事呢?
田金河:“關於財神的故事可多了,一個財神一個故事。今天時間緊,一會兒就到了上供的時候了,過後爺爺再給你們講。”
“爺爺,迎財神爺是怎麼回事呀?”田青青不願意錯過這個瞭解民風民俗的時機,見供還沒有不好,又問道。
別看田青青三世為人,對於門神和財神,知道的還真不多。前世田苗苗時期,孤兒寡母的,郝蘭欣沒有心情給她說這個(恐怕郝蘭欣也不知道)。凌媛媛時期,是在縣城裡長大的。家裡過年根本就沒有請家堂和供神位這一說。除夕的年夜飯都是在飯館裡吃。初一早晨的餃子倒是自己包,但餡兒和麵兒,都是買的現成的。
田金河:“迎財神爺在過去是一項重要的事。年三十晚上,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吃餃子。餃子象徵財神爺爺給的元寶,所以這天必須吃。
“吃罷餃子以後,誰也不許睡覺,要等著接財神爺。
“送財神爺的多是一些窮人家裡的人,或街頭小販,他們低價買來財神爺像,穿街走巷,挨門挨戶叫賣:‘送財神爺來嘍!’
“無論到誰家,戶主絕不能說‘不要’,而要客氣地說:‘勞您駕,快接進來。’幾個銅子就可買一張。即使再窮也得賞個黏豆包,換回一張來。
“一個大年夜,有時一家能接到十幾張‘財神爺’,無論接到多少,主家也不能發煩。這是為了討個‘財神爺到家,越過越發’的吉利。
“還有一種是一些要飯兒的到村裡挨家挨戶乞討錢財,主人施捨給他們錢財後,他們就在主人家門口的牆上貼上一張財神爺像。貼時口中還唸叨著:‘財神爺貼得高,主家又蒸饅頭來又蒸糕;財神爺貼得低,主家開年好福氣;財神爺貼得不高又不低,主人家裡錢鋪地。’
“主人聽完,便回答說:‘靠富’。
“不過,這些現在都不興了,也沒處買畫像,就在牆上貼個‘財神爺之神位’,供香供香,心意盡到了,也就是了。”
田青青點點頭,表示理解了。又指著供桌上的水供問:“爺爺,這個是用什麼裝的呀?這麼好看。”
水供裝的確實很好看:幾根翠綠的香菜擺在肉片的周圍,肉片上放著一個圓圓的紅胡蘿蔔片,四周圍還有幾根紅胡蘿蔔條點綴著,細碎的黃色姜沫散落在上面,紅黃綠相間,很有美感。
田金河笑笑說:“這個得問你們的奶奶了,我還真不清楚。不過,這是最簡單的一種。往常年都是上三牲供”
“三牲供怎樣裝啊?”田青青又問。確實聽說過三牲供,文學作品裡提到的也不少,但怎樣裝,田青青還真不知道。
田金河:“三牲供就是一隻整豬、一隻雞和一條魚……”
田金河剛說到這裡,孩子們都笑了起來。田幼勝說:“一隻整豬怎麼往供桌上擺呀?”
田金河也為孩子們的天真笑了起來,隨即解釋道:“一隻整豬就是取豬身上的豬頭、豬尾巴、一隻豬前腿,和八塊方肉表示。全煮熟了,燻成紅紅的顏色,豬頭嘴裡叼著豬尾巴,八方肉裝在八隻大碗裡,豬肘子(豬腿)單另放一個盤,再加上一隻雞、一條魚,正好十二道,代表著一年四季十二個月。這是最隆重最好的祭供了。那時過年,家家都要宰頭豬,就是為了裝年供。
“現在沒那個條件了,只好用水供代替,裝這個啦。至於怎麼裝,讓你們的奶奶給你們說。”
田盧氏今天也十分高興,滿是皺紋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見老頭子提到自己,便儘自己所知道的,一一對孩子們講解起來:
“這水供是用焯過的白菜條墊底,上面放上海帶、煮過的乾粉、豆腐、豬肉片,然後再放上幾根香菜、一個紅胡蘿蔔片,幾根紅胡蘿蔔條,供就算裝好了。
“之後再在上面澆上用開水沏過的放了香油的姜沫。記住,必須用香油姜沫澆,不澆不算供。
“這只是供的裝法。還要根據神位的不同,放不同數量的豆腐和豬肉片。像天地底下,是五碗,就放五塊豆腐和五片豬肉。家堂是四碗,就放四塊豆腐和四片豬肉。其他神家都是三碗,就放三塊豆腐和三片豬肉。別的就全都一樣了。”
田圓圓:“奶奶,這供擺到什麼時候哇?”
田盧氏:“水供一會兒吃了飯就可以拾。乾果和點心擺到初二早晨送家堂的時候。送了家堂就可以拾了。這供現在誰也不許動。等一會兒上了香,發了錢糧,你們就可以抓著吃了。”
“裝的這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