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的金迷紙醉很不適應。為了排遣寂寞,同時也為找回前世裡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感覺,就在家裡自己做冰棒吃。
她最喜歡吃的是紅小豆冰棒和綠豆冰棒。做法也很簡單:
把適量的糯米粉與水攪拌均勻,倒入鍋中加熱直至煮沸;然後將紅小豆或者綠豆餡兒倒入煮開的糯米粉水中,攪拌均勻成濃稠的豆湯;再根據自己的口味放一些紅糖;關火晾涼後,倒入冰棒模具中,放入冷凍室冷凍4個小時以上至全部凍硬;吃的時候,從冰箱取出後,在室溫中放置幾分鐘,一根色澤鮮豔的冰棒便呈現在眼前。
她也曾按照資料介紹做過一次老冰棒:把天然冰塊敲碎了,放進一個大塑膠桶裡,加入適量的食鹽,這樣,塑膠桶就成了一個“土冷凍室”。
然後往幾個圓柱形冰棒模具裡裝滿糖水,並插上一根木棍。把一個個裝滿糖水的模具放進“土冷凍室”——大塑膠桶裡,封閉起來冷凍。半小時後,模具裡的糖水就凍結成了冰棒。
這裡條件有限,做色澤鮮豔的冰棒需要糯米粉,還得在鍋中加熱煮沸,這個一時還解決不了。
那就做老冰棒:把方方正正的大冰塊兒敲碎,放進一個容器裡,做出“土冷凍室”……
冷凍室?
田青青想到這裡一激靈:
這裡不就是一個大冷凍室嗎?還做“土冷凍室”做什麼?
田青青對自己的這一發現又高興地蹦跳了幾下:
這裡原本就是一個大冷凍室,一溜整齊的大冰塊兒就說明了這個問題。
大冰塊兒排在那裡一點兒也不融化,如果把冰棒模具裡灌上水,放置在方方正正的冰塊兒上。是不是也能凍結成冰棒呢?
答案是肯定滴!因為冰塊兒那裡的溫度很低,一走過去,就有一種很冷的感覺。
一走過去……
是的,一走近了。就會感到很冷很冷。
而遠離一些,比如站在房子的中間、站在貨架子這裡,就感覺不到那股涼涼的寒意。
在那一排冰塊兒的邊沿,就好像有一道看不見的玻璃門一樣,把冰塊兒散發出來的冷氣封閉在了裡面。
否則的話,田青青穿著一身單衣在這裡待了這麼大半天,早已被凍成冰人兒了!
冷庫裡的冰凍室!
這一發現又讓田青青高興不已:一個室內兩個溫度,既是冰庫,還是製作間!
有了冰凍室和製作間——那就是尋找水源了。
田青青又在房間裡轉了一圈,仔細觀察著每一個角落。
在東南角上。並排著兩摞一米來高的牛皮紙袋。紙袋三十來公分寬,五十來公分長,鼓鼓的,不知裡面裝著什麼。因為不顯眼兒,上次來時又很匆忙。也就沒走過去觀看。
田青青走過去,首先為袋子後面的水龍頭興奮起來。
原來,就在牛皮紙袋子的後面,有一個與庭院和東挎院兒裡一模一樣的自來水管,下面有一個五十厘米見方的蓄水槽。水槽很淺,也就三十來厘米。此刻裡面乾乾的,沒有一點兒水。
田青青趕緊繞過牛皮紙袋走過去。擰了一下水龍頭,便有清水“嘩嘩”流出。伸出手掬了一捧,發現水質清澈。試著喝了一小口,其清冽甘甜的程度,一點兒也不亞於空間庭院裡自來水管裡的水。
“這也是空間水,”田青青高興地想:“空間水有強身健體、祛病療傷的作用。用它做冰棒。可以惠及大眾,也算是積德行善的一個方面吧!”
又把牛皮紙袋子撕開一個邊兒,一沓白紙展現在面前。二十公分見方,上面還有一層蠟質,手感潤滑的那種。
再看袋子裡面。裝的全是這個。
這不就是用來包裹冰棒的內包裝紙嘛!
這一摞是內包裝紙,那裡面的那一摞呢?用手摸摸。手感硬硬的,絕對不是內包裝紙。
田青青也拽開牛皮紙袋的一個角,“嘩啦”一聲,一堆潔白的、光滑的、約有十來公分的小木棒掉落了出來。
啊呵,這分明就是插在冰棒裡的小木柄啊!
這一發現讓田青青分外高興:水沒有可以到空間庭院裡去取,這內包裝紙和小木柄,她一時還真不知道哪裡買去!
哇塞!
原來這裡就是一個冰棒製作間!製冰棒的所有材料,這裡都有!
只是沒有糖。
做冰棒是要放糖的,這樣冰棒吃起來口感才好。
可上哪裡去弄糖去呢?
猛然想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