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給女家。
“我是說,咱把條件許出去,就說誰願意在五天之內過門。就給她五百塊錢和兩口袋麥子。這不是個小數。去年振海大伯用一口袋玉米娶了個兒媳婦來,這個比那個多多了。說不定有人為了錢和東西,願意這門親事呢。”
“這個小姑娘說的挺不錯。”管事的聞聽高興地說:“付振海老二家,確實是用一口袋玉米換來的。這個咱村裡的人們都知道。小媳婦進門後還挺知足。”
田達福扭頭對田青青說:“青青,你聽錯了沒有?人家要的是七百五十塊錢,三口袋麥子。哪裡是五百塊錢兩口袋麥子呀?!”
田青青眨巴眨巴兩個大眼睛,一臉童稚地說:“那是他們給咱要的。咱給女方家裡的,還不由咱定,給多少咱說了算。咱就給五百塊錢,兩口袋麥子,願意就願意,不願意拉倒,再說別人。”
說著把眼睛一白拉:“反正咱也給的不少。就給女家說明嘍,這些東西直接送到她們家裡。聘禮和衣服錢全有了,不讓她們再給男家要一分錢的東西。這樣,陳家就沒的說了。”
“這孩子真機靈,說的挺靠譜。”管事的稱讚了一句,又問田青青:“為什麼不讓人家給男家要東西呢?”
田青青:“她要是給男家要東西,陳家又得給咱要了,說咱給女家的少。她一分錢東西不要,陳家就管不著咱給女家多少了。”
“人家非要呢?”管事的故意逗田青青。
田青青:“事先給她說好了呀!她要是非要的話,咱就對她說,咱就得把錢和東西給男家而不給她家裡,男家給她多少咱就不管了。估計沒人傻到那個地步。東西一到了男家手裡,她連十分之一也要不了。”
田青青一說完,氣氛一下活躍起來,人們紛紛發表起自己的見解:
“嗨,還真是這麼回事!聘個閨女,彩禮錢也就百十塊錢。來往拿的禮,也就十塊八塊。拿這些錢和糧食的,還真沒有。”
“五百塊錢不是個小數目,能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還有兩口袋麥子,真要嚷出去了,保不準還爭著搶著呢?”
“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咱這叫‘重聘之下,必有勇女’。”
“那咱就定下來:五百塊錢,兩口袋麥子,誰要願意在五天之內進男家的門,直接交給女家,並且給女家卡死了:必須是心甘情願的,過門以後,聽說聽道,好好待承大人孩子。”
“這樣三停兒能省一停兒!省下二百五十塊錢一口袋麥子,少發一大些個愁。”
“這麼辦著行!那邊給咱要的是媳婦,咱把人給她送家裡去了,她也就沒得說了。”
“嗯,那明天咱就分頭行動,有親戚的投奔親戚,有朋友的投奔朋友。所有的媒婆也給她們打個招呼,不出一天,準有人上門。”
“這是個好辦法。咱這邊既少拿了錢和麥子,還解決了那邊的難題。一舉兩得。”
“一舉三得吧!還成全了二景的美滿婚姻。”
說的人們全都笑了起來,
田青青看到,一直坐在角落裡不說話的極品大奶奶,眼睛裡有一抹藍光在閃爍。
田青青沒有看錯,田陰氏真的動了心。
陰翠影田陰氏回到家裡以後,見老頭子田金海已經睡下了,來到二兒子田達巖屋裡,把田冬景的情況、陳家三姑娘“得狀克”、陳寇氏改變主意獅子大開口、人們商量著全體出動,給陳友發找媳婦的事,等等等等,凡是在田魏氏這裡聽說的,原原本本、仔仔細細說了一個遍。最後說道:
“你四嬸子家裡願出五百塊錢和兩口袋麥子,給陳友發買媳婦。已經商量好了,今晚上所有在她家裡的人,趕明兒都投親找友,出去抄斂。
“我想和你商量商量,你看這事咱應了行不行?
“三莉今年都二十三了,原本說讓她給你換媳婦。這不換了好幾年了,也沒合適的。二十三了再不結婚,就成了老姑娘了,往後更不好對付了。
“媒人最近給說的倒不少,大部分都是填房。不是填房的,一個好家庭也沒有。要不就窮的叮噹響,要不就男方有毛病,腿瘸胳膊折的。
“我打聽了,陳友發今年二十六歲,比三莉大三歲,正好般配……”(未完待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