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明星,都將真實姓名與生卒年月付與浩渺煙雲了。
清少納言十六歲與橘則光結婚。後離異,約以兄妹相稱。993年(二十八歲)入宮,在小她十歲的一條天皇之皇后藤原定子的身邊做侍女。當時,恰逢日本皇家外戚專政的所謂“攝關政治”與平安朝貴族文化之鼎盛時期。清氏目睹了並周旋於朝廷生活之輝煌與陰暗。曾幾何時,中宮定子一家敗於宗族權勢角鬥,清氏也隨著中宮的不幸而置身於恐怖的悽風苦雨之中。中宮於公元1000年十二月告辭人間。清氏1001年出宮還家,結束了不到十年短暫的女官生涯。其後,曾再嫁,再離。晚景孤獨,生計維艱;削髮為尼,不知所終。一代才女寂寂焉星光隱沒。
清少納言是日本第四十代天皇——天武天皇的第十代子孫。其曾祖父清原深養父是著名歌人,作品流傳於世。其父清原元輔曾是肥後與周防國的國守,更是吟壇之著名歌人,三十六歌仙之一;參加過敕撰《後撰和歌集》之編纂工作,選入自己的和歌一百零六首。清少納言本身自幼酷愛和漢詩文,尤其受白樂天詩歌之影響頗深,功底也厚,文筆盈溢著靈性與飄逸。
說來也奇:清少納言是日本散文隨筆之鼻祖,而與她同時代、同齡人、同是稀世才女、同為後宮女官的《源氏物語》作者紫式部,是日本小說創作之先驅。她們的不同,僅在於少納言侍候的是家運如同秋風敗葉的皇后藤原定子;而紫式部侍候的是奪權恰似春風得意的皇后的堂妹藤原彰子。少納言身處逆境,卻憑著纖細、敏銳、獨特的瞬間直感寫自然與人間的愜意與歡快,風光無限;而紫式部身處順境,卻挖掘王朝的腐朽,靠深思與妙筆寫歷史的可悲、哀憐,一派蒼涼。一位感官賦予美醜;一位情思寓於褒貶。二人互不交往,各事其主;處境敵對,卻都無“既生清(紫),又何生紫(清)”之怨。一生都有家庭不幸,晚景都很淒涼,都逃不脫女人、女作家、女才子的坎坷命運,直落得生卒不可考……但日本文學史的源頭,卻永遠閃爍著雙璧的耀眼星光,足以讓千年後的讚歎者舒眉了。
關於《枕草子》
通常,“枕”,是隨記、隨收、隨閱等意。而“草子”,通“草紙”,是小冊子、隨想錄、雜記之類。總之,如同作者所云:記的是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不重結構章法,敞開心靈,直抒胸臆。
《枕草子》共三百二十四段。忽天忽地,或短或長;有感則發,惟美是求。大體說:一類是集納:對自然之美醜、人間像之善惡、集納歸類,隨感式地即興觀照;二是日記類:真實地記錄所見所聞;三是隨感,回憶錄片斷。不過,傳來傳去,這三類都已混在一起,甚至散亂。
——摘自《枕草子》於雷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