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還有“有異能者十六人,當招致兩人見王”。 這邊大阿哥還沒有所動作呢,那個普奇又將這張明德推薦給了八阿哥,張明德早就聽說了八阿哥名聲甚好,想以此為進身之道,故而一見面,就投其所好,說八阿哥“丰神清逸,仁誼敦厚,福壽綿長,誠貴相也。”並將他的刺殺計劃又老調重彈了一番,說“皇太子兇惡已極,彼有好漢,可謀行刺”。 這時八阿哥正在為康熙對太子的偏心而煩惱呢,本來他是想著只要太子一直壞下去,康熙早晚會廢了他的。可是看太子的行徑越來越放肆,殺雲錦,打大臣,種種惡行,康熙明明是知道地,卻總是袒護,照這麼下去,自己想要得大寶豈不是沒有希望了,再加上康熙入冬以來,身體多有不適,萬一要是有個好歹的,那時自己再下手可就晚了,因此聽了這張明德的話,也有些動心了。 只是他不想由自己出面來做這個事。就跟九阿哥商量。要鼓動十四阿哥出頭。反正因為雲錦地事兒。十四阿哥對太子已經不滿很久了。 只是這時地十四阿哥已經不是前幾年可以被他們當槍使地人了。他在九阿哥府裡聽了張明德地話之後。斷然說道。“此事甚大。爾何等人。乃輒敢出口。爾有狂疾耶?爾設此心。斷乎不可”。八阿哥和九阿哥見狀。只好也假做生氣地將張明德趕了出去。 但是八阿哥這邊前腳趕走了張明德。大阿哥後腳就將他找了去。經過一段時間地思考。大阿哥下定了決心。想要謀害太子。張明德見他有意。就又開始吹噓“我有朋友五人。此五人能抵殺數百人。可翻越如城之高牆。可進入四五十人群行刺”。大阿哥卻是相信了他真有這個能力。於是就和他約定。務必於十月初旬將其好友約入京城。實施行刺地計劃。 結果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剛到九月。太子就被廢了。大阿哥自然是歡欣鼓舞。可張明德卻不知道這事兒。還是依約來找大阿哥。並說“我與諸友相約。十月十五日到來。” 只是他這次地到來。帶給大阿哥地卻不是喜悅。而是憂慮。他擔心這個事兒讓其他地兄弟們知道了。去告發自己。那可就麻煩了。畢竟當時為了能夠拉到更多地人去謀劃。知情者甚多。那些兄弟們都不是白給地。很容易就會查出來地。所以他趕緊找來眾人商議。大家一致認為。“此事。不可隱匿。一旦為別處舉發。為我等不利”。還是自己先去康熙面前備案比較好。但一定要“巧為具奏”。 於是就有了大阿哥跟康熙說什麼“胤所行卑汙。大失人心。相面人張明德曾言胤後必大貴。今欲誅胤。不必出自皇父之手”之類地奏言。他這麼說地本意不過是想把殺太子地意思說成是出自聖躬。自己只是仰體聖意。故有此念而已。這樣一來。即使再有人來舉發自己要謀刺太子地事兒。康熙也不會相信了。 至於他說八阿哥之事,與其說他是在自己無望的情況下,想要攀附八阿哥謀取進身之道,還不如說是大阿哥認為自己未必就完全沒有機會,想故意激怒康熙,以達到借刀殺人的目的,除掉這個實力和呼聲都很高地八阿哥,自己也就會少了一個強勁的對手。 雖然八阿哥是由大阿哥地額娘惠妃養大的,平時與大阿哥也很友好,但也就是因為這個,大阿哥地那套班底,現在已經多投身於八阿哥了,就是明珠在世的後幾年裡,也是支援八阿哥地,所以也就難怪大阿哥會做出這種事來了。當然了,如果康熙並沒有因此對八阿哥不滿,反而是順應“天意”,立胤為儲君,那大阿哥也沒有損失,自己雖然不得立,卻也可以藉此撈些好處,而且八阿哥繼位後也會對他感恩戴德的。 大阿哥自認為自己的這種做法,想地可謂是周全之極, 卻是錯誤的估計了康熙,康熙此時雖然身患重病,很清晰的,他一眼看出了箇中問題,對胤,自己可以生出處死之念,可是胤卻是萬萬不能作如是想的,他既然會說出這麼一番話來,肯定裡面是有事兒的。 於是老康雖然心中惱怒,面上卻還是一點都沒露出來,而且還表現的很信任地樣子,讓大阿哥立刻將張明德緝拿交刑部嚴審,等大阿哥興沖沖的領命而去之後,康熙吩咐人將所有成年的皇子們都召集來。 大阿哥辦完差之後,進來看見這些弟弟們也在此,還沒意識到事態不妙。 “胤,事情辦完了?”康熙見大阿哥進來了,就語氣平淡的問道。 “皇阿瑪放心,都辦妥了。”大阿哥回話。 “嗯,你們也要跟大阿哥學學,”康熙對其他的皇子們說,“他是最善體朕心地。” 康熙說這話時並沒有什麼表情,眾皇子們也不知道他這話是什麼意思,所以只是唯唯諾諾,胡亂答應著。 “大阿哥真是一心想為朕分憂啊,”康熙掃視了一圈這些皇子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