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湄,等著看她能翻出什麼花兒來。叫過邊上的丫鬟,去取一架箏來。
事情進行到現在,沁湄已經是騎虎難下了。忽然她有點後悔,都怪慕容琳霜,那是什麼眼神兒,看著就讓人不爽。
等箏取來的檔口,太后饒有興趣的問沁湄為何想起要學箏。
沁湄思索半晌,答道:“回稟太后,箏的聲音空靈清澈,民女喜歡的緊,所以就纏著朋友,學了點皮毛。”
“哦?”太后驚訝道:“你那朋友還真是博學多識呢!”
沁湄不好意思的笑笑。果然“有個朋友”真好用。
不多會兒,三個丫鬟端著琴架和箏回到了亭子裡。架好以後,便退下了。
沁湄端坐在箏前,邊上的丫鬟幫她在右手上纏上撥片。看了看一臉擔憂的彩雲她們,報了一個示意讓她們安心的微笑,思索著,彈什麼好呢?
正想著,聽到紅貴人自語道:“人家都說‘斜抱琵琶半面妝’,這麼一覽無餘的坐在琴前面,倒是少見呢。”
沁湄聽到紅貴人的話,靈光乍現,有了主意。
試了試指尖的撥片,點點頭,示意沒問題,綁撥片的丫鬟便退了下去。
從下往上,拇指輕挑,行雲流水般的聲音從沁湄的指尖散了出來。在場的人大多數沒聽過箏的聲音,對這清澈流暢的聲音充滿了好奇,都滿眼期待的看著沁湄。
很好,聲音很正常。沁湄抬頭微笑的看看太后,太后衝她點點頭。
右手起,左手落,一串串音符從箏裡瀉出,充盈著整個亭子,然後從亭子裡漫出來,漫到荷花池裡,激起層層水波,迅速盪漾開去,水波拍到岸邊的石頭上,濺到草地上。春風拂過,草地捲起層層綠濤,撲著向花叢奔去,向假山奔去……
整個世界,好像除了沁湄的琴聲,便什麼聲音都不剩了。蝴蝶息在花間,春燕落在樹梢,錦鯉浮出水面,都靜靜聽著。微風吹楊柳微擺,芙蓉輕笑。
第二十三章 半面妝(下)
舒緩流暢的前奏讓所有的人都靜了下來。沒人想到沁湄居然有這麼一手。
沁湄的胳膊輕帶著身體,隨著雙手的起伏輕輕搖擺著,時而低頭望弦,時而閉目沉思,時而嘴角含笑,身體的動作加上她的表情,像一塊磁石一樣,緊緊吸引了眾人的目光。不少人都跟著她身體輕擺的韻律動了起來。
她找空抬眼掃了一眼眾人。嘴角的笑意更深了。看來一直藏著果然是明智之舉。她看了看一臉驚愕的慕容琳霜,心裡暗自想著“你以為只有你會唱?”
只見沁湄右手向上一拉,左手食指在最後一根弦的右邊輕柔一按,落落大方的抬起頭來,迎上太后驚豔的眸子,朱唇輕啟,緩緩唱道:
“夜風輕輕吹散燭煙飛花亂愁腸
共執手的人情已成傷
舊時桃花映紅的臉今日淚偷藏
獨坐窗臺對鏡容顏滄桑”
沁湄輕柔的嗓音中透出一絲落寞,目光分明是越過太后和紅貴人之間的案几,直直看了出去,眼中的神采被某種莫名的情緒所取代,煙靄漸生。
“人扶醉月依牆
事難忘誰敢痴狂
把閒言語花房夜久
一個人獨自思量”
到此處,沁湄慢慢收回目光,在場內象徵性的掃了一圈,忽然,有些無力的笑了笑,繼續唱道:
“世人角色真是為謊言而上
她已分不清哪個是真相
髮帶雪秋夜已涼
到底是為誰梳個半面妝”
這首歌叫《半面妝》。要不是紅月瞳剛提起來“半面妝”沁湄差點把這首曾經她最喜歡的歌忘掉了。
原曲是琵琶加木吉他做的伴奏。曲子悠揚舒暢,歌詞乍聽雖有些淒涼,卻是越聽越有味道。閒暇之餘,索性把這首曲子改成了古箏譜子。沒想到,這個時候居然用到了。
琴聲緩了下來,只剩下單指撥絃的單音,在先前熱鬧華麗的對比下,顯得格外寂寥。沁湄抬頭看了一眼太后,又看了一眼紅貴人,餘光瞥了一眼呆呆看著自己的慕容琳霜,心裡輕輕嘆了口氣,吐出最後的一句:
“髮帶雪秋夜已涼,到底是為誰梳個半面妝……”
箏弦還在微微振動著,最後的餘音還在沁湄指尖環繞著。她緩緩抬起頭,故意無視掉身邊各種驚訝的目光。小心的站起來,繞過琴,對著太后施施然一禮,道:“民女獻醜了。”然後對著紅貴人也是一禮,低眉斂目道:“民女請太后,請紅貴人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