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那半個南郡便成功的令孫劉兩家真正的消除了矛盾。
借了南郡,劉備有了出兵之地,便不會再大後方對己方虎視眈眈,反而時刻都要花費精力前去防範。
這是第一道好處。
其次,讓南郡於劉備,可以令劉備與曹操直接領地接壤。
這時候,身處西線最前線對抗曹軍的將不再是吳軍,而是劉備集團。
吳軍可以藉助劉備軍抵禦西線曹軍所帶來的軍事壓力,轉而將戰略目標徑直轉向東線。
魯肅本就是江淮人士,他自然深知淮河流域對於江東之地的重要性。
若能據有淮河流域,吳軍則可徹底掌握主動權。
到那時,江東水師將能縱橫馳騁於淮河流域的各大支流水系之上,真正的進可攻,退可守!
若是失去了淮河流域的庇護,那不僅僅是主動權喪失那麼簡單。
沒有了淮河流域,那吳軍北伐淮南,水軍便沒有了絲毫的用武之地。
敵軍只需扼守住合肥一線,便能令江東水軍無法進入肥水水域,從而縱橫馳騁於淮河一線。
而在防禦方面,亦是無解。
沒有了淮河流域的庇護,千里長江防線到處都是渡口,如何能夠防守得過來呢?
從這一層面來說,魯肅主張“借南郡”的提議絕對不是充當老好人之說,是絕對的高瞻遠矚,是眼界放眼天下全域性,而不是在乎那一城一地的得失小利。
借南郡,西線維護好孫劉聯盟,轉而鞏固東線的戰果,開闢疆土。
這是聯劉抗曹的核心所在。
不僅如此,孫劉聯盟對於天下格局,亦是產生了極大的變局。
原史上的曹操因赤壁之敗,而敗退北方休養生息以後,曾因聽聞吳軍借南郡而驚慌失措到寫字的筆都不由掉落於地。
或許,在曹操看來,若是孫劉兩家因南郡之爭而撕破臉皮,大打出手,那他縱然是南郡失守,那也極其值得。
但當聽聞借南郡,兩家依然和平相處後,恐怕這時的曹操內心深處一定是崩潰的。
恐怕也是從這時起,他明白自己這一生是難以掃平江南了。
此舉,無疑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而孫劉聯盟亦將是影響天下格局的最為重要一環。
只要兩家能夠保持聯盟,一致對曹。
那曹操便將持續受到兩家極大的壓力,而無法一家獨大。
兩家合,則曹氏危!
兩家分,那曹氏一家獨大,統一天下之勢便成矣!
自襄樊大戰,吳軍襲取荊襄以後,那時候曹魏便已經形成了一家獨大的局面。
從那時起,兩家在無法撼動曹氏的根基。
“原史上,聯劉抗曹一直是魯肅畢生堅持的戰略方針,也在一直竭盡全力的維護,可終究其本人敵不過歲月的侵蝕,而逝去。”
一時,袁耀腦海裡不由浮想聯翩著關於魯肅的事蹟。
魯肅原史上是建安二十二年逝世,而漢中大戰與襄樊戰役接踵而至的爆發。
這兩場重大戰役中,北方各種叛亂、因徭役過重而不堪重負的民眾起義等等各事項已經將曹操忙得焦頭爛額,在面對著漢中、襄樊兩線開花的戰局。
這一次,曹操幾乎是在最後兩年,差點不得善終。
若魯肅能夠活到這時,顯而易見,以魯肅的戰略大局觀,他必然不會像呂蒙那麼目光短淺,將眼光執著於荊州那一城一地上。
他定然會力勸孫權趁機席捲淮河流域,鞏固淮南之地。
然後為下一步逐鹿中原做充分準備。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原史上的孫權在周瑜、魯肅尚在的時期,確實也是一位心懷天下的英主。
可在魯肅逝世以後,孫權卻逐漸變得不思進取。
最終,為了荊襄之地而錯失了最後一次能夠據有淮河流域,稱雄天下的天賜良機。
這無疑令人可悲,可嘆!
聯想於此,袁耀此刻內心深處也包含著無比激動的心思,並暗自沉吟道:
“魯肅啊魯肅,本將不是孫權,只要汝跟了我,必然不會在帶著遺憾離去。”
這一刻,袁耀無比自信。
當然,他亦有自信的資本。
現在的他可謂是坐擁揚州全境,雄踞淮河流域,勢力相比原史上的孫氏政權不知強了多少倍。
其次,袁氏目前更是大漢天下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