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1 / 4)

其他幾個大家族明爭暗鬥,爭權奪利。科萊昂育有三子一女,長子桑尼性格兇猛,脾氣暴躁,是他的主要助手;次子弗萊德膽小怕事,有些窩囊,不受重用;小兒子邁克爾剛從軍隊回來,長相斯文,遇事穩重;女兒康妮年輕貌美,性格溫柔。

康妮同卡洛結婚了,但婚後不久即遭到卡洛的暴力,桑尼痛打了卡洛一頓,對方一直懷恨在心。販毒黑幫頭子索洛佐要同教父合作,但由於他最近已同塔塔格利亞家族有了聯絡,而塔塔格利亞家族又和巴士尼家族串通一氣。為此教父拒絕了索洛佐的要求。

一天,教父在上街的時候被暗算,連中數槍。與此同時,他的軍師湯姆也被索洛佐劫持,但索洛佐的目的是要他為自己跟桑尼講和進行斡旋,之後就將他放了。這時一個手下匆匆從外面回來,輕聲告訴索洛佐,教父並沒有死。

教父的險遭不測使桑尼怒火中燒,他根本不理會湯姆的勸告,決心要為父親報仇,並不讓弟弟邁克爾參加,邁克爾只好決定先去探望父親。在醫院裡,邁克爾發現警長麥克洛斯基已加入敵對的一夥,自己和父親差點喪命,十分震怒。

桑尼派了上百個人去跟蹤索洛佐,圖謀暗殺。而索洛佐卻託人捎信來,建議談判,並要求邁克爾去。於是,經過周密策劃和安排,邁克爾赴約了,在會談中,他以異乎尋常的冷靜和大膽幹掉了索洛佐和麥克洛斯基,為家族報了仇。

教父基本傷愈出院,返家療養,他得知邁克爾因殺了索洛佐和警長後已經躲藏起來的訊息後很不以為然。

由於卡洛的出賣,桑尼被暗害了,教父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但他不願追查下去,傾向於和談,而各大家族雖然舉行了會談,達成了“和平協議”,但暗中的仇殺、傾軋、排擠並沒有結束。

流浪在西西里的邁克爾被一位名叫阿波蘿妮婭的女郎迷住了,兩個人舉行了婚禮。當他得知大哥桑尼被害後,復仇心切,決定馬上回紐約。然而臨行前,被收買的保鏢法勃利齊奧在邁克爾的車上裝了炸彈,邁克爾雖倖免於難,卻痛失愛妻。

邁克爾回到了紐約,教父見他有雄心,有魄力,便讓他繼承了家業。

不久,邁克爾找到了以前的女友凱,兩人結婚成家,並生有一子。

教父病故了,邁克爾一方面覺得失去了依靠,一方面又覺得從此可以自行其道了,於是開始執行多年的復仇計劃。他先是除掉了幾個其他家族的仇敵;為了給桑尼報仇,他親手勒死了出賣桑尼的卡洛;接著又一槍結果了法勃利齊奧的性命,為前妻報了仇。

邁克爾終於滿足了,他成了新一代的教父。

小說《教父》

1969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教父》是美國出版史上的頭號暢銷書,它詳盡地描述了美國紐約5大黑幫勢力集團之一的維託·唐·科萊昂一家採用各種極端手段,實現了在整個美國黑幫勢力團體中的獨尊地位的全過程。在這場鬥爭中有黑幫團伙之間的火拼,有走私販毒的囂浪,有賭場的煙雲,有紅燈區的人慾橫流……本書被認為是描寫資本主義社會中黑社會現象的最具權威的作品。

許多人在評論《教父》時都說:“這是一部令人拍案叫絕的成功之作……是揭露陰險的犯罪集團的權威性小說。生動的故事所揭示的政治和社會的真理,比起所有的政治家、政論家和一切新聞報道合起來所揭示的還要多。”

《教父》這本小說在美國乃至世界上的影響力恐怕很難用一兩句話加以概括。由於這本小說的出版,黑手黨在美國的命運被徹底改變了。美國政府和人民在震驚之餘開始動用強大的國家機器展開對黑手黨的掃蕩。黑手黨再也不能像在西西里那樣肆無忌憚,他們在FBI的窮追猛打之下,逐漸地分崩離析,步步瓦解。雖然我們不能說是《教父》直接導致了這一結果,但至少它是一劑催化劑,調動了社會的關注情緒,使黑手黨暴露於公眾面前,加速了它在美國的衰滅。

在《教父》獲得成功後,1974年,科波拉與《教父》的原作者普佐再次合作,改編和拍攝了《教父Ⅱ》。《教父Ⅱ》以登上教父位置的第2代科萊昂的奮鬥史為主線,並在這條主線延續的同時,不斷插入第一代科萊昂的奮鬥史作為影片的副線。影片以現實與回憶交織的手法對兩代教父的性格進行了對比。而這種有歷史淵源的人物品格的描寫,也使得影片主人公的形象更具深度。

1990年,科波拉再度拍攝了《教父Ⅲ》,它使影片的思想和意義更為系統和深刻。

影片《現代啟示錄》是科波拉的一部反映越南戰爭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