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起了一個威力無比的終極武器基地——“死星”,用來鎮壓反抗者。為了使人們免受暴政之苦,奧爾德蘭行星的麗亞公主準備聯絡其他行星的人們共同起義,她竊取了死星的構造藍圖,準備送給反抗軍做分析,以便找出死星的弱點,不料秘密洩露,公主在沙漠行星附近被帝國軍俘虜了。
公主的機器人夥伴R2和C3P0來到了沙漠行星,在青年盧克的幫助下,他們找到了傑迪族的老武士克諾比,向他求助。而盧克為了給被帝國軍殺害的親人報仇,也決心和克諾比一起行動。
盧克和克諾比一起搭乘梭羅船長的飛船來到了已被死星毀滅的奧爾德蘭星球所在的星域,卻被死星上的帝國軍所俘虜。在機器人的幫助下,盧克等人和死星上的黑勳爵展開了殊死的較量。
他們終於用巧計救出了麗亞公主,但克諾比卻在與黑勳爵的光劍決鬥中不幸犧牲了。盧克保護著麗亞公主來到了反抗軍的基地,並參加了反抗軍對死星的總攻擊。在克諾比所教給他的“力”的幫助下,盧克終於擊中了死星的弱點,摧毀了死星。反抗軍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好萊塢超級技匠:喬治·盧卡斯
遠在1977年,遠在現在的年輕影迷還處在幼兒時代的時候,在美國有一位電影人透過他的電影給我們展示了一種相當絢爛、迷人的未來世界景象,也許他所描繪的未來我們永遠也無法達到,但這足以使我們將目光聚焦到能使世界迅速發展的科學技術上,從這一意義上來說,這位電影人對世界的貢獻就無可限量——這就是喬治·盧卡斯和他的電影《星球大戰》系列。
1977年的《星球大戰》是全球影迷的至愛,影片講述了傑迪武士的後代幫助共和國成員之一的麗亞公主擺脫帝國總督的追擊,幫助擊潰殺人武器死星,並最終加入到反抗軍行列的故事。撇開令人眼花繚亂的特技製作不談,影評界對該片始終有兩種評價。一方認為:該片華麗的外表掩飾不了主題的陳舊,就像是古羅馬時代的宮廷爭鬥片,盧克代表農民階級,黑勳爵代表邪惡的國師或大主教,麗亞公主代表善良的宮廷貴族,克諾比代表幫助反抗力量的圓桌武士。於是整個故事就變成農夫小夥子在圓桌武士的幫助下擊敗邪惡的大主教,幫助善良貴族登上王位的故事。具有象徵意義的是,傑迪武士並沒有使用鐳射槍等有代表性的未來武器,而是使用光劍這種復古的武器。
而另一方的意見認為,《星球大戰》向我們展示了在未來科技的高度發展中,人類社會的政治、人文以及發展等卻並沒有質的變化,貪婪、勢利、恐懼、爭權奪利等種種人性的弱點都依然存在。同時影片安排正義的化身傑迪武士依靠光劍和“力”來解決問題,表明了影片編導對高科技的不信任,主張人類的問題還是應該由人類自身來解決的觀點。
盧卡斯寫小說很有想像力,但他更高明的絕技是能夠把自己的想像力變成真實的畫面呈現給觀眾,正因為這樣,他才成了好萊塢排行榜上最具影響力的大師之一。
從特技製作的技術上來看,喬治·盧卡斯是整個好萊塢的先鋒,這也就是我們將他稱為“超級技匠”的原因。除了《星球大戰》系列影片和20多年前的《奪寶奇兵》外,喬治·盧卡斯並沒有太多的作品流傳於世,他埋頭於他的特技世界而樂此不疲。而我們也願意看到在史蒂芬·斯皮爾伯格、詹姆斯·卡梅隆等這些著名導演背後始終有喬治·盧卡斯來做他們的堅強後盾。我想全球的影迷都希望如此。(佚名)
在美國網上影評人學會推選的歷史上最經典的100部科幻電影中,已故大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的經典作品《2001太空漫遊》名列榜首。此片的電影劇本是由庫布里克和小說家亞瑟·C·克拉克合作編寫的,該片成功地表現了人類與機器之間永恆的依賴和爭鬥,而音樂和動作的完美結合更讓人讚歎不已。
《奪寶奇兵》�又名《印地安納·瓊斯》�是一部出色的、名副其實的科幻歷險片,影星哈里森·福特在其中塑造了瓊斯博士這個充滿智慧及冒險精神的考古學家的形象。故事講述了印第安那·瓊斯博士受僱於美國政府去追尋失落的聖約櫃,據說櫃中至今仍儲存著傳說中的“十誡”,有著神奇的力量。與此同時,希特勒的機構也在追尋聖約櫃的下落,於是在從尼泊爾到開羅的尋寶途中,瓊斯博士和他的助手瑪麗蓮躲過了希特勒爪牙的一次又一次追擊……
《星球大戰前傳》的故事發生在《星球大戰》三部曲之前。講述的是銀河帝國準備武力進攻一個文明高度發展的和平行星——那卜星,統治那卜星的14歲女王阿米達拉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