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不過唯唯知道爸爸的飯做得好吃,那是媽媽比不了的。
結婚以來,家裡的飯基本上曲哲做。
這是曲哲的愛好,做飯是曲哲最不困難的遊戲,她們也樂得吃曲哲的飯。杭湛是喜歡刷碗,不喜歡做飯。只要家裡來客人,擺宴席的時候都是曲哲系圍裙在廚房裡操作,杭湛滿足於打下手。
到紐約後,杭湛上學期間,曲哲儘量減少約會,陪唯唯做作業,為大家做飯。
早上送孩子也是曲哲的工作,因為杭湛早上不願意出門,要安安靜靜地花很長時間上廁所,如果廁所沒上好,一天就憋得慌,情緒就不好,所以她上好廁所一家人那一天才好過。從唯唯去幼兒園以後,早晨送她基本是曲哲的工作。
曲哲稱自己掙錢養她們母女倆,又做飯喂她們,功勞最大。他也熟知她們的食量和偏好,做的飯葷素搭配,既要營養均衡,又要適量,免得剩下很多。在餐館吃飯時,他也越俎代庖,替妻女決定食物的選擇。久而久之,杭湛進餐館自己不點菜,全讓丈夫代勞,曲哲以為女兒也一直會買賬,直到有一天情況發生了變化。
那一次曲哲帶她們到外邊吃飯,是一家挺好的法國餐館,價格不菲,想到唯唯的胃口小,和大人吃就可以了,一向不浪費的曲哲就沒給她單要菜。
結果菜上來的時候,法國人把兩個大盤子放在曲哲和杭湛面前,給唯唯面前放了一隻小盤。法國的大小盤差別很大,越好的餐館,正餐的盤子越大。那天父母面前的盤子出奇地大,唯唯的只能算是碟子。菜上來後,她見到父母的是大盤子,她面前的是加菜的小盤,嘴立刻噘了起來,表示拒吃,還委屈地要哭,淚水在眼睛裡打轉,就差沒流在盤子裡了。
杭湛見狀,趕緊將自己的大盤子推到她面前,自己用小盤子,將她的菜分過來一點,嘴裡說,那菜都是給你要的。於是唯唯破涕為笑,高高興興地吃了那頓晚飯。
後來曲哲理解了這個道理:在外面吃飯,是兒童表現自我的機會。幼兒其實和大人一樣,要求自己獲得一樣的尊重。她受到的待遇如果比成|人好,她能接受,如果比成|人差,她就會表示不滿。這時大人就得有糊弄兒童的本事。
曲哲想起了小時候聽的故事,說的是有一個人養了一群猴子,後來糧食不夠了,只能減少配額,於是他和猴子商量:
“從明天起,減少定量,中午每人三個栗子,晚上五個。”
猴子一聽翻了天,齊聲表示不答應。
那個人馬上從善如流地說:
“好,好,那我們這樣吧,中午每人五個栗子,晚上三個。”
猴子聽了皆大歡喜。
帶小孩有時就要這個本事。引導不了的話,就變個花樣。幼兒都是現實主義者,他們不看未來,只顧眼前。你如果給她選擇,一個星期以後是個大蛋糕,但今天是小蛋糕,那她會寧可選擇小蛋糕,未來太遙遠了。
適應能力強的唯唯隨父母離開了熟悉的法語環境,來到加拿大隻有六歲。曲哲帶她到新的學校,面對新的老師、同學以及一竅不通的英語,她毫無懼色。在曲哲和老師談話期間,她一直不動聲色地打量著這個新的教室。
該進去時,她從包裡掏出自己的小眼鏡帶上,以便仔細地看清她未來的同學。老師叫出一個面相溫和的女孩跟唯唯作伴,她就拉著這個女孩的手勇敢地進入了教室。
上學的第一天,曲哲和杭湛忐忑不安,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教室裡所有的話她都聽不懂,連吃飯喝水都得打手勢,如果有個頭疼腦熱,老師也不會明白。放學時,他們兩人早早去校車站等她。
車門開啟後,唯唯像一隻小麻雀,一蹦一跳向他們跑來,曲哲就知道她安然無恙,輕鬆經歷了考驗。
杭湛故意問她:
“今天老師都講了什麼?”
唯唯頭都沒回:
“誰知道她講了什麼。”
一點都沒聽懂的唯唯像沒事似的,根本不在乎!
到了紐約,又是一個新的環境,新的挑戰,唯唯不僅結識了新的同學,還了解了別人的家庭。 美國人比法國人直率得多,孩子也是如此。她的同班同學,互相知道對方家庭情況,比如誰是單親家庭,誰的父母離婚了,誰的父母沒有離婚是在分居狀態。唯唯很快就區分出分居和離婚的不同。有一天回來說:
“你們要是老打架,可以離婚。”
這句話讓曲哲吃驚不小。
7
和杭湛結婚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