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部分(1 / 4)

小說:南宋錦衣衛 作者:車水馬龍01

“先生,你命我做的題目,我已經做好了。”一名文質彬彬的書生,恭恭敬敬的站在一老者身前。老者裹著厚厚的大氅,坐在暖爐邊,雙手在爐火上方緩緩移動著,眼光卻有些呆滯的看著窗外的寒色。似乎那一陣陣室外的狂風,讓他從心底裡涼似的。

“不要再讀了!”老者轉過身來,對著滿堂學子喝道。寬大的房間裡,讀書聲漸漸平息了下來。

老者轉過臉來看著自己的得意門生,那個年紀輕輕的張驀,輕聲說道:“既然你已經做完了功課,就和你的同門說說你的心得,取長補短。”

張驀躬身施禮,隨即面朝著自己一眾同門,左手背在腰後,右手拿著一本書,朗聲說道:“諸位同門,先生前些日子給了我一個題目。是說我們中華上國和四夷之間的關係。張驀不才,斗膽一說,若是有什麼遺漏的地方,請諸位同門和先生指正。”

學子們放下了手中的書卷,饒有興致的看著張驀。嶽麓書院本來就不是個很保守的地方,宋代的科舉也並非明清之時的八股取士,此時的科舉算得上靈活自主,最著名的莫過於蘇軾在科舉之時,六百多字就把仁與義在治國中的道理說得淋漓盡致,一舉震驚朝野了。所以,嶽麓書院經常讓學子們自己討論,已經成了常事。

張驀是個眉清目秀的書生,五官卻生的頗為英氣,聲音晴朗,擲地有聲:“從古至今,中原和四夷之間的關係,可分為三類。其一,便是吞併。凡是受到中原文化影響較深的地方,在中原軍力可以達到的時候,必然會併入中原版圖。商周之時,我們嶽麓書院所在都是蠻夷之地。而如今呢?就算是兩廣都不能說是蠻夷之地了。這便是吞併擴張的好處,不斷擴大中原的版圖,儒家說:四海一家。便是這個道理了!”

諸位學子暗暗點頭,很是贊同張驀的說法。就連坐在火爐邊的老者,也露出一絲笑容。

張驀膽氣更足,說話的聲音也大了幾分:“其二,便是羈縻。只不過,這種方法,我卻不是很認同。通常這樣的小國都是離中原比較遠,又不服王化。時不時會侵擾中原。於是,中原王朝在武力征服很難實現的情況下,透過出使和一定的軍事壓力。讓這些小國成為藩屬。可是這樣的途徑收納的屬國,反覆無常。他們不理解儒家‘四海來朝’的想法。他們的心中只想從中原撈到好處。於是,他們一次次進貢,用微薄的朝賀,換取中原大批賞賜。稍有不滿,便馬上造反,其實,造反對於他們來說,並沒有危險。通常,中原不會浪費巨大的軍力財力去滅掉這些小國。反而是小懲大誡之後,小國繼續歸附,朝廷會多加一些賞賜。日子久了,這些反覆無常的小國,就會用叛變來討要好處,用朝貢來勒索中原。真臘便是這一類國家的代表。”

學子們低聲議論了幾句,卻沒有人大聲說話。只是那位老者的臉上,笑意已經漸漸收斂,取而代之的是一層陰鬱之色。

張驀並沒有看到先生的臉色,繼續大聲說道:“其三,便是和親。無論是昭君出塞還是文成公主嫁於松贊干布,都是此中典範。只是到了大宋,和親卻有些過火了,許多小國,表面上臣服大宋,卻時不時和大宋添亂,像交趾、爪哇這樣的國家便是如此。朝廷和他們作戰,大部分都是取勝,偶爾有些失利。可無論是取勝還是失利,朝廷都賞賜給他們大批金銀財物,更有許多時候,用皇族女子下嫁,以示籠絡。學生以為,這種做法,不可取……除非是王昭君又或者文成公主時期,用和親贏得時間和和平。否則的話,這樣做,只是養壞了那些小國而已……”

張驀的話還沒有說完,忽然身後一聲怒喝:“你是走火入魔了麼?這樣的論調,豈能說得出口?我們中原大地,大宋王朝是堂堂禮儀之邦。寧可那些異族小國有負中原,我們也要以德服人,以寬厚仁愛讓他們感受中原王化……以你之見,竟然是要大宋放下身段,去和那些彈丸小國爭奪一時之利嗎?”

張驀陡然一驚,急忙轉身看去,卻看到那位鬍子已經花白的老者顫巍巍的站起身來,指著自己的鼻子喝道:“你怎能如此想法?”

張驀向來對先生都極為敬重,可如今說的是自己對於中原與四夷之間的觀念,大宋計程車人大多還是有骨氣的,就算是被先生罵了,也要辯個明白。錯,也要知道自己錯在哪裡?絕不會因為先生罵了兩句,就不敢堅持己見。

“先生,學生不敢。只不過聖人之道,說的是以德服人。對於那些蠻夷,要用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和朝廷的仁愛去感化。可是學生看遍史籍,卻真沒發現哪些蠻夷是被感化的。匈奴人被衛青霍去病打的一蹶不振,從此不能為禍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