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道:“朱老先生,我很不欣賞你。真的,非常不欣賞。但是不代表你沒有讓我佩服的地方。”
朱熹啞然失笑,彷彿聽見了什麼笑話似的。
韓風不管他的笑聲,大聲說道:“讓我佩服的有兩件事。庚龍鎮書生段庚被官府問斬的案子,你可以袖手旁觀,但是你沒有,一直帶著你的學生到處疾呼,寫信給朝中同僚,懇求他們徹查此案。這件事,讓我很佩服。”
“第二件事,那就早了,當年太上皇北伐的時候,在朝中,你雖然和我爹政見不合,卻也是堅定不移的主戰一派。你還記得為什麼那次北伐失敗了嗎?虞允文相公天縱奇才,辛棄疾大叔風華正茂,飛虎軍銳不可當,四大駐屯軍視死如歸……可為什麼打敗了?”
朱熹看著那一群已經漸漸激憤起來的學生,搖頭苦笑道:“朝中始終有人不想我們打贏……大宋的力量本就不強,前方打仗,後方扯腿,不輸才是怪事!”
“所以,細作司整合皇城司,監察百官,偵查敵情,這不重要?”韓風冷冷的說道:“北伐是不可動搖的大前提,為了北伐,我們可以放棄一部分人。哪怕他是真正有才的人,只要北伐之心不堅定,就立刻把他踢出參與北伐的要職。這些事,靠你們在金鑾殿吵架有用嗎?惡人,我來做。朱老先生,您應該知道,每個做官的,屁股都不乾淨,無論想扯下誰來,都不是一件難事。”
“有藉口,我們要扯,沒有藉口,創造藉口也要扯。”韓風微笑道:“這不是羅織罪名,只是讓他們去一些閒職,輕鬆一段日子,不用坐牢,也不用擔心受怕,只要不干擾我們北伐就行了!”
已經有學生暗暗點頭,附和韓風的說法。畢竟,不結合全力,怎能打敗金人?
張驀倒是率先說了話:“韓大人這番話,倒是有幾分歪理。若是真的以北伐為大前提,倒也不能算是錯……”
沒等他說完,韓風就截斷了張驀的話頭,冷冷的說道:“既然為了北伐,連意志不堅定的官員都可以放棄,那麼,我們就不能放棄幾個小小藩屬?”
——————————————————————————————
不是這個章節名有多好,而是寫嗨了,發現還得再舌戰一章,於是就繼續“中”了一次。嘿嘿!
這段內容,有些讀者反映很好,有些讀者覺得場面單調,就是幾個人鬥嘴,好像無趣了點。
其實,寫這一部分,是去年寫大綱就已經定下的內容。
我看過讀者說,韓風是個熱血憤青,卻沒有自己的政治理念。
其實,按照我的想法,韓風是一步步在官場裡磨練出來的,他的成長是有軌跡的,從一開始對付了李玄之後的茫然和撞大運,到現在已經可以自己佈局整合漠北與南洋……這些都是韓風的進步。同樣,在嶽麓書院,韓風需要丟擲並形成自己的政治理念。
對於社會,對於法律,這裡包含了我的一些私貨。韓風想的,就是我想的。但是在皇權社會,哪怕你造反,都不可能一步到位的改變這個社會。
韓風能做的,就是去播下種子,悄然去改變制度的一部分,讓這一部分成為未來社會的基石。從而避免5000年來,我們的王朝不斷輪迴滅亡,越來越TM退步了……
嶽麓書院是精英,天下士子是精英,改革是來自精英階層的,所以農民起義基本失敗(除朱元璋),而精英階層容易成功。
所以,韓風必須要拉攏精英階層,尤其這個階層,是宋朝統治的基石。沒有他們的支援,什麼理念都無法推行下去,包括下南洋這樣具有爭議的舉動。
再繼續解釋,我說過,這本書要寫九卷,預計字數在240萬左右。所以,離完本還早。大家也能看出來,國內還沒整肅,錦衣衛還沒掛牌,北伐還沒打,漠北還沒處理,細作司在和平之後又要如何?我嘞個去,這得多少戲份啊。
第一本《大宋第一盜》,是我第一次寫書,到後期結尾很匆忙,不是我想爛尾,而是沒有經驗,控制不住了。
現在這本好了很多,至少到現在主線依然清晰,韓風瞄準自己的目標走的很堅定!劇情也沒散亂,我自己覺得很有愛!嘿嘿!
——————————
此外,北京歸來之後,我在努力恢復更新,今天寫到現在是2:25,很困了。所以考慮伸手跟大家要一次票,我臉皮很薄的,現在紅的一塌糊塗……來吧,給票吧!扯了這麼多,正文是3100字+。絕對不少!定時釋出了啊!
第三十六章 舌戰群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