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卻能走到一起。而且沿途很守秩序。每到一地,從一開始的都進城去購買乾糧等物,到現在,已經有人分工合作。有專門負責購買乾糧的,有專門準備藥材的,有熟悉地形的準備晚上紮營的……漸漸都組織起來了。這絕對不是那些學生能獨自完成的,幕後一定有人在佈置。”
“不管是韓侂冑還是什麼人在幕後操縱,我們都要把學生堵在臨安城外,要是讓他們進了臨安,那就真的出大事了。你……”趙汝愚指了指史彌遠的鼻子,又指了指自己:“還有我,這官都是要拿掉了。”
“大人有什麼辦法能不讓那些學生進城?他們又不是流匪……”史彌遠淡淡的說道。
“不是流匪,我們就想個辦法讓他們變成流匪。”趙汝愚眼簾微微一合,冰冷的目光落在史彌遠的臉上:“大宋不缺人,該犧牲的,就讓他們犧牲好了。”()
第五十五章 暴風雨之前
(ne)
()隆興府、臘月十八、陰天。
這座城市裡的百姓忽然驚異的發現,今天一開城,城裡就多了許多操著外地口音的人。大多都是書生打扮,帶著簡單的行李,風塵僕僕的來到隆興府。很多人顯得很是疲倦,卻是滿面笑容。
隆興府有自己的書院,和其他地方一樣,也有許多讀書人。他們早已等候在此,等待著加入從長沙遠道而來的隊伍。
黎明到來之前,是最黑暗的時刻。暴風雨來臨之前,也會是一片帶著恐怖氣息的平靜。陰霾的天空彷彿要把這座城市壓得喘不過來氣,呼嘯而過的冷風捲起城市的灰塵,飛揚在半空,又飄飄搖搖的落下。
一片枯黃的落葉盤旋著從張驀身側落下,他張開手掌,將那片枯葉攬在手中,看著上邊已經枯竭的莖葉,幽幽的嘆了口氣……經過長途跋涉,離開長沙府時候不過數百人的隊伍,已經壯大到了三千人。每個城市的學生都踴躍加入他的隊伍,這一場沉默著非暴力的前進,不知道會為他們帶來什麼。
或許他們唯一可以倚仗的,就是太祖皇帝的遺訓——絕不得殺害讀書人。而張驀在某些不便於親自出面的大勢力配合下,嚴格的控制著那些學生。公然昭示自己手無寸鐵,公然表明立場,只為學生請命,而不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就是因為這樣嚴格的舉措,才讓警惕萬分的各地官府小心翼翼的看著學生過境。
“我總覺得要出事了。李兄,你有何看法?”張驀轉身朝身邊一位年輕的書生說道:“已經平靜了太久,按理說,趙汝愚他們不會眼睜睜的看著我們走到臨安城下。已經到了隆興府,我推算已經過了趙汝愚的反應時間。他會做什麼?”
被稱為李兄的男子微微一笑,他生的本來就算是英俊,笑起來在這陰霾的冬天裡就像一縷陽光般燦爛。他便是韓風派去張驀身邊的李妙筆,而嶽麓雜談許多文章也正是出自李妙筆的手筆。
“無論趙汝愚想要做什麼,都不可能改變大局。這一次,他必敗!”李妙筆輕聲說道:“今天來的這些隆興府學子,看起來就有些不妥。”
張驀沉重的點了點頭,的確如此,隆興府不算小城,讀書人也不少。不過讓他感到十分擔憂的是,一進城,隊伍裡就加入了不少隆興府的本地人。讀書多的人,自然會有氣質。那些地痞流氓,穿上長袍也不像個學生,自然是有些怪異!問題在於,這本就不是嚴密組織,人家揹著小包要跟你一起上臨安請願,你總不能開口說——某甲你長的太醜,某乙滿臉橫肉,不像學生。就不帶人家去吧?
“靜觀其變吧。”李妙筆淡淡的說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無論趙汝愚史彌遠想做什麼,咱們接下來就是。”
……………………………………………………
“敖爺,人手都佈置妥當了。”一個穿著黑布大褂的小後生快步跑到一位中年男子身邊,壓低了聲音說道。
被喚作‘敖爺’的是隆興府一霸敖鐵心。這位爺在隆興府可以說是除了官府之外最大的勢力,平日裡就算是知府看到他,也會給他幾分薄面。大宋時代的風氣如此,這些江湖豪傑講究的是仗義疏財,廣交朋友。三教九流的朋友來到隆興府都會得到敖鐵心的盛情款待,哪怕是流放的配軍又或者是逃案的罪犯,只要過隆興府,敖鐵心都會出手相助。正因為如此,江湖上許多人都欠著敖鐵心的人情。
朝廷總是有許多人不方便自己去做的,有敖鐵心這樣的江湖豪傑代勞,自然是最好的。又保持了官府的尊嚴,又能夠達成目的。沒有官府在幕後支援,敖鐵心早已坐吃山空了。在隆興府生活了這麼多年,這兒的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