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如此大的仇恨,辛棄疾就不可能歸降金國。同時,他和吳家的關係,也有利於整個四川的防務,讓興元軍和吳家的駐屯軍攜手禦敵。
史彌遠還想說些什麼,趙擴已經出了聲:“有道理,嗯!稍候朕會親自下旨,調任辛卿家去四川赴任。”
趙擴剛剛收了聲,韓侂冑馬上乘勝追擊:“這次益川郡的駐屯軍,在沒有開拔費的情況下增援興元府。官家也赦免了軍士殺死馬傑一事。雖然事後,朝廷給予的獎勵是兩倍之於開拔費,但是臣依然認為,開拔費必須取締。”
滿朝文武頓時汗如雨下,韓侂冑自從擔任右相以來,就沒做過什麼輕鬆的事兒,次次都拿硬骨頭開刀。這次又要取締開拔費。要知道,開拔費這玩意,自從當年太祖建國開始,大宋的軍隊就已經養成了習慣,已經二百多年了。現在大宋有四十多萬軍隊,如果朝廷下旨,取締了開拔費。軍隊會不會同意?
一旦軍隊不同意,發生譁變怎麼辦?四十萬大軍,這可是朝廷的基石,抵禦外地,震懾國內,就指望這些官兵了。不把官兵的待遇提高,反而想辦法取締他們的開拔費……想起來的確是一件很讓人頭疼的事情。
趙擴也有些為難,本來他打的主意是慢慢取締開拔費。現在水師已經搶著不要開拔費,個個都想下南洋。但是馬步軍還不行,他們可沒有去南洋搶劫的資本。突然間開口要取締,軍隊真的出了問題,自己的帝位也就不穩固了啊。
“取締開拔費是一件大事。要謹慎而為之!”韓侂冑高聲說道:“可是,現在的情況已經不同,金國人今天可以進攻安康和興元,明天就可能攻打滁州和襄樊。難道我們的軍隊就要拿了錢再打仗?自古以來,這開拔費,從未有大宋給予如此之多的。這一項,若是不取締,光是拼消耗,我們都拼不起。”
趙擴正想要說些什麼,之前丟了面子的史彌遠已經搶著說道:“既然韓大人口口聲聲說要取締開拔費,那我也無話可說。但是大宋四十萬軍馬,一下子都取締了開拔費,根本是逼著軍隊離心。這樣的事兒,就算是愚蠢到極點的人,也不會做的。韓大人既然下了決心,臣提議,從四川開始試行。如果能夠取締了四川的開拔費,那考慮其他的地方的情況!”
晚上10點半才回來,累死!()
第二十六章 入川
(ne?)
四川現在的情況人人皆知。吳家一直以來都被朝廷所防備,這也不能責怪趙宋皇帝,想想趙匡胤是怎麼得的天下,就知道趙家對手握重兵的武將到底有多防備了。史彌遠要求開拔費的改革率先從四川開始,本來就沒有懷著好意。可以說,四川的駐軍現在是整個大宋國境內最讓人頭疼的一批軍隊。駐屯軍加上興元軍將近十萬大軍,這麼多的人,一旦對於開拔費的改革不滿,造成的影響是極為嚴重的。
但是,如果四川能夠帶頭取締開拔費,對於整個軍隊的影響也是十分關鍵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趙擴和韓侂冑徹夜商議之後,居然真的同意了史彌遠的建議,把開拔費的取締試行放在四川。
自古以來,四川就是天府之國,到處可以看到秀麗的山河,到處可以看到美麗的少女。充滿著生機和富庶的四川,甚至得了‘少壯不入川’這句話。怕的就是,年輕人在四川待得太久了,被這裡富庶的生活感染,會漸漸失去鬥志。當然,這句話並非是什麼貶義,而是變相的稱讚四川不愧‘天府之國’的美名。
成都府的東門口,大隊官員在宣撫使吳晫的帶領下,準備迎接復職和新任的官員。
天氣已然有些炎熱,城門洞裡準備好了涼茶,官兵提著茶壺,看到杯子裡沒水的官員,便上前去問好,再補上一杯茶。饒是如此,穿戴整齊的官員依然在烈日下曬得焦頭爛額。卻沒有一個人敢向吳晫提出回到城門洞裡休息。只因為四川權力最大的宣撫使吳晫,和最近風頭最是旺盛的韓風,兩人並肩兒站在烈日驕陽下,遙望遠方,不知道在交談些什麼。
“這麼熱法,也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能到,別到時候,大人們沒到,倒是先把下官給曬死了。”一名成都府的官員陰陽怪氣的說起了怪話,這也難怪他們。平素裡官員出巡,前方有衙役開道,手持“肅靜”、“避讓”雙牌。天氣炎熱又或者有雨雪,總有跟班的小官在旁邊笑呵呵的打著傘。曾幾何時受過這樣的罪?
吳晫面目清瘦,腮邊留著短鬚,聞言輕聲笑道:“韓賢侄,你聽見了?這些傢伙,曬個太陽就已經叫苦連天了。若是有朝一日,金兵兵臨城下,你覺得他們能盡守土之責,與城共存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