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楚勢力的算計。在場眾人都猜得出來,劍殤自然更清楚,不由臉色陰沉大怒。
桓國大軍出發前,劍殤確實是預防被張楚勢力利用,所以即便遷走淮南九成以上的子民財富。卻獨要壽春王城,就是想依靠王城級別城池的強悍,佔據淮南重要軍事據點,掐死咽喉要害之地,以不變應萬變。並引之為後路。
天下之爭,沒有永遠的盟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個道理劍殤早就明白,所以暗地裡防了一手!…;
第五百二十九章 桓王的報復
淮水北部,張楚勢力首府陳城南部,汝陰。
陳城南部共有四大城池,由近及遠分別為項縣、新陽、汝陰、新蔡,四大城呈“傾斜狀梯形”護衛陳城南方。
此時,新蔡已被大秦絕武侯韓信拿下,並威逼汝陰和項縣兩城。再加上威逼陳城的大秦將侯辛勝所率大秦主力,攻陷陳城西北部長平城的戰天侯王賁,攻陷陳城北部固陵城的通武侯蒙恬。還有趁火打劫攻陷張楚北部地盤,攻到陳城東北部苦城的劉邦大軍、攻到陳城苦城附近談城的彭越大軍、從彭城南下的項氏大軍。
可以說,如今張楚勢力已經四面皆敵,從之前的“大象型”龐大疆域,被壓縮為“毛毛蟲型”的小疆域,勢力範圍縮小了數十倍,已到極限。
除了張楚首府陳城,與及陳城附近南部的項縣、新陽、汝陰,東部的城父、下城父、庸城等地,整體呈“毛毛蟲”形狀,其餘地盤已經名存實亡。加上大秦帝國和項氏、劉邦、彭越四大勢力的封鎖,根本就沒有任何勢力能勤王。
剛剛開國立朝的桓王就是個例子,如今正被大秦絕武侯韓信擋在淮水之南,也沒法支援張楚!
桓王抵達淮水第九天。
張楚勢力為接應桓國大軍,派名將鄧宗、蔡生率領百萬大軍南下,兵戈直指淮水河畔的韓信大軍,其中七十萬是鄧宗和蔡生從總部陳城所調,三十萬分別從項城、新陽、汝陰三大城抽調補充。
鄧宗大軍聚集兵力南下,一路聲勢浩大,毫不掩飾口頗有與包圍張楚的南部大秦軍隊決一死戰,打通張楚和桓國聯絡地帶的架勢。
兩天後,鄧宗大軍抵達攔截桓國大軍的韓信大軍陣前,雙方都是號稱百萬大軍,鄧宗大軍更是實打實的百萬大軍,並無虛報。而韓信大軍實則只有七八十萬。
但是,天下皆知,大未帝國的軍隊是普遍戰鬥力最強的軍隊,普通軍隊數量相同的情況下,任何勢力都不是大秦帝國的對手。
雙方在淮水河畔列陣相對,宛若烏雲般層層疊疊,橫向、縱向都一望無際,人群如蟻,旌旗如林,濃hou煞雲宛若烏雲遮天蔽日,使得方圓數百里範圍化為陰天,連灼熱光線都無法透過。
披甲跨劍的韓信,在親衛軍擁護下來到陣前,看向數百米外的敵陣主旗所在,運氣高喝:
“鄧宗,如今張楚賊寇大勢已去。隱王、假王二人更是民心大失,威信掃地,已無任何外援。以你之能,又何必為賊寇賣命?良禽擇木而棲,你若能早降,封侯拜將不是問題!”
濃眉散發,頗有狹義氣概的鄧宗,冷笑喝道:“大秦無道,朝綱敗壞,天下人皆揭竿而起,有義之士皆以伐無道,誅暴秦,為己任,便是封侯拜將,也是千夫所指,遺臭萬年!”
說話間,心中卻是頗為嘆息。
就算鄧宗終於陳勝吳廣,也不得不承認,陳勝吳廣如今所為,確實頗失威信,銳氣大減。但是,鄧宗也清楚,陳勝吳廣並無天下所傳那般不堪,之所以沒任何勢力來援,主要還是被四方敵軍所攔截,另一方面,則是王者之心作祟,這也是劉邦、項氏、彭越三大勢力不但不支援,反而落井下石的主要原因。
哪個勢力之主都想笑到最後,都想坐山觀虎鬥,自己好坐收漁翁之利。…;
第五百三十章 桓王之心
王城級別城池壽春城,百丈高的城牆上……,
桓王劍殤、張楚使者呂臣、桓國大將田單、龍且等齊聚城牆,遠眺河水滔滔的淮水對面。
光是淮水,便寬達十數里,常人無法清晰看到對岸口加上壽春王城城外空地的緩衝,韓信大軍軍營等,便是以劍殤、龍且、李同,甚至散仙花千黛,也沒法看清遠處的具體情況。
但是,隔著數十上百里,他們卻可以從鐵血煞雲的變化,隱約推測出遠處的情況、戰況!
“啟稟桓王!鄧宗大軍已經和韓信大軍展開ji戰!”
看著遠處遮天蔽日的鐵血煞雲,開始匯聚融合,呂臣臉色焦急朝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