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舉個簡單例子,普通將軍組陣能發揮出大軍百分五十以下的綜合力量,類似蒙恬、王賁、韓信等頂級歷史名將能發揮出百分七八十的綜合力量,而桓皇劍殤則能發揮出百分九十以上,甚至可以超出百分百的大軍綜合力量。
人力有時而窮,試問個人實力再強,純以資料化的力量而論,又如何比得上大軍的綜合力量?
更重要的一點,因為陣法之道是天地承認的大道之一,所以不管大軍爆發的綜合力量再強,只要個人實力不超出天地極限,都會被天地所認可。這也是漫天仙神忌憚各個強大勢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十二個都天魔神屹立沙場,如十二根定海神針定住敵軍的澎湃衝擊,使得大桓遠征軍壓力大減,極大穩住了大桓遠征軍混亂惶恐的局面,讓各個大桓將領趁機穩定軍心,休整大軍。
“轟、轟、轟……”
桓皇劍殤隱入大桓遠征軍,駕馭十二都天魔神肆虐,威勢驚人。北美聯軍卻也絲毫不讓,桓皇一消失,數以百計的神城光柱、靈炮光柱、超能風暴等,瘋狂朝舊金山王城內的大桓遠征軍肆虐,每道光柱落下,便能轟出數里方圓,十數米深的巨坑,直接能絞殺數以千計的大桓軍卒,殺傷力不比十二都天魔神差。
偶爾有靈炮光柱、超能風暴等轟擊十二都天魔神,便能轟得都天魔神體型急劇縮小,這是組成都天魔神的大桓禁衛軍傷亡導致都天魔神力量削弱的表現。可以說,如果桓皇劍殤繼續堅持“十二都天旗魔大陣”的話,十二都天魔神消失,就代表著大桓禁衛軍全軍覆滅,因為十二都天魔神完全是由大桓禁衛軍組成,都天魔神的每一絲削弱都代表著大桓禁衛軍的隕落。
“全軍聽令!各個將領率領軍團組陣,其餘大軍支援都天魔神大陣!”
眼看十二都天魔神在敵軍澎湃衝擊和瘋狂遠端攻擊下,不停削弱,劍殤大急,迅速運氣高喝,聲傳沙場。
除卻各個大桓將領的本部部曲和軍團,不停從傳送陣湧出的援軍,迅速在桓皇劍殤的牽引和各個將領的率領下,源源不斷支援“十二都天旗魔大陣”,使得大陣不會徹底崩潰,表現出來的便是十二都天魔神不被擊潰。
如此一來,一副極為詭異的情景出現……
十二個猙獰暴戾的都天魔神肆虐,在鋪天蓋地的攻擊下,龐大無比的都天魔神,體型不停暴漲、劇減、暴漲、劇減。知曉華夏文明陣法之道者,便清楚這是大桓遠征軍增援和傷亡的表現。都天魔神體型暴漲,就代表著大桓遠征軍援軍湧入大陣;而都天魔神體型劇減,就代表著大桓遠征軍的傷亡。
當然,如此神乎其技的陣法體現,也就桓皇劍殤才能主持下來。畢竟組陣容易,大桓皇朝發展至今,特別是經過舊金山決戰之後,能凝陣化形的名將不在少數。但是,桓皇劍殤能以大桓禁衛軍為主,控制著援軍不停增援,保持陣法不滅,這意義就天差地別了。因為大桓禁衛軍熟悉“十二都天旗魔大陣”,自然組陣容易,但大桓援軍基本不熟悉“十二都天旗魔大陣”,完全要依靠桓皇劍殤駕馭,當然需要極為恐怖的統帥能力。
可惜桓皇劍殤只是掌握殺神、戰神、軍神三大軍事至高力量,如果能掌握“兵神”軍事至高力量,融合四大軍事至高力量,便可謂軍事之神,不管己方軍卒是否懂得陣法之道,都能如使臂指,肯定至少能減少大半傷亡,而不是如今的拿大桓軍卒的生命來硬扛,拿命來填。
可以肯定的是,桓皇劍殤消失的一個月,肯定發生了莫大劇變,否則桓皇劍殤不可能爆發出如此恐怖的軍事能力,估計大秦帝國四大神侯復生,也無法做到桓皇劍殤如此地步!
消失一個月,桓皇劍殤到底經歷了什麼?!
戰鼓如雷,號角如風。
大桓遠征軍的戰鼓,響徹沙場,不停刺激著大桓遠征軍視死如歸迎向敵軍;北美聯軍的號角,縈繞天地,不停號召著北美聯軍悍不畏死衝擊著大桓陣營。
沙場如歌,戰鬥持續了一天兩夜……
如雷戰鼓響成碳色,如風號角化為秋風。
以“十二都天旗魔大陣”為主,大桓禁衛軍為基,源源不斷的大桓援軍不停支援,死死擋住北美聯軍。隨著時間持續,之前元氣大傷的大桓各個軍團,紛紛再次參與戰場,彌補“十二都天旗魔大陣”的空隙,輔佐著十二都天魔神緩緩推進,慢慢把北美聯軍逼出舊金山王城。
英雄文明的人海戰術,超能文明的超能風暴,亞特蘭蒂斯文明的神之威嚴,華夏文明的陣法之道……
四個強大文明的巔峰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