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使用者群,但是“其中使用我們的搜尋服務的人卻相當少。”他說,“我的首要戰略就是要保證這些人不再流失。”
如果說谷歌的“高智商”創造了一種令微軟的工程師們至今無法趕上的演算法,那麼微軟卻可以從事一種全新的創造,就是企圖證明沒有高效能的演算法恰恰是一個優點,它表明了本公司的人工服務所具有的水平。在貝爾科維茨的指揮下,微軟企圖翻盤,它在廣告裡打出了新的口號:“演算法,來會會人工服務。”2006年秋天在《華爾街日報》等報紙上刊登的整版廣告上,微軟試圖用這種方式粉飾它的不足:“我們還是明說了吧,我們參加這個遊戲太晚。我們承認這一點,但我們不甘心從此退出而成為搜尋史的註腳,我們已經決定重新書寫嶄新篇章。”廣告文字以否定的方式描繪演算法,把它說成只不過是 “一個複雜的數學等式”,得出的結果仍需以某種方式進行再闡釋“才能為我們大家所理解”。為了更具有說服力,微軟還在它的搜尋結果中新增了一些新的東西,比如什麼鳥瞰圖,什麼實時交通訊息之類,說這類東西“顯得更加……人###化”。這種論調中最奇怪的地方是,它幾乎就要使人相信,它在裝備方面之所以能遠遠地超過谷歌,恰恰因為它沒有那種“高智商”的拖累。微軟的廣告自誇道,它的最新版本改進了搜尋結果的顯示方式,這是由“我們的人”來實現的,“其中有些人甚至算術不及格。請設想一下吧”。
微軟還做了其他嘗試:它開啟支票簿,出資徵求使用它的搜尋服務的合作伙伴。不像“演算法,來會會人工服務”的廣告戰,“微軟網路搜尋服務信用擔保”不是由微軟公司釋出的。約翰·巴特利(John Battelle)在《搜尋部落格》中透露了這則訊息,再加上微軟縮減用於顧客使用其服務的費用的細節被公開,這引起了微軟對谷歌演算法的嚴重恐懼。為了回應報紙上的集中批評,微軟派出Windows Live 的全球銷售及市場總監亞當·索恩(Adam Sohn)線上回答記者的提問。但是要從正面角度講述微軟的確打算替消費者付賬,他又沒什麼話好說,他所能提供的最好的東西就是這個蒼白的套話:“每當有人創新時,總是會出現反對者的。”
微軟的聲譽受到了傷害,更重要的是它在多個領域阻止谷歌的實力穩步壯大的企圖失敗了。在搜尋方面,谷歌繼續在市場上攻城略地。在更新的領域,如YouTube線上影片,微軟幾乎無法與谷歌相比。即使是自己的核心軟體業務方面,谷歌也在慢慢地用免費的線上服務進行蠶食,與微軟的Outlook、Word、Excel及相關軟體直接競爭。微軟不缺少現金——2007年9月,它從手指縫裡就流掉了210億美元——但是這筆錢卻不能為它買來能夠有效地與谷歌的多面出擊相抗衡的條理清晰的策略。至於斯蒂夫·貝爾科維茨這位被任命為微軟線上服務集團資深副總裁併有責任將新思想帶入該集團的外來者,他的任期也並不長,進入微軟尚不滿兩年,就從這個位置上離開了。
獨步天下的谷歌演算法(7)
谷歌對演算法的信賴不僅給了競爭者們有力的一擊,並且取得了品牌合併所帶來的額外收益。它的名稱成了上網搜尋的同義詞——googling現已成為通用名詞。公司現在已經與高階搜尋密不可分,就連聲稱自己的搜尋能力比雅虎和微軟都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的Ask公司,也試圖示榜自己擁有的是可以和谷歌相匹敵的、自己的演算法。
Ask公司企圖透過提供最純粹的演算法贏得市場份額,2007年春,公司發起了“滾石演算法”(The Algorithm Rocks)的廣告攻勢。電視廣告、戶外廣告牌和印刷廣告鋪天蓋地,皆旨在對公眾進行“教育”,以使每個人都懂得“並非所有的搜尋引擎都一樣,重要的是它們所使用的演算法”。在網站,Ask對“演算法的歷史”做了漫不經心的、帶有喜劇意味的長篇講解(“羅伯特·弗羅斯特(Robert Frost)從未寫過演算法,這真是件好事”)。深藏不露的是一個秘密演講,說的是關於Ask的演算法是如何與谷歌的演算法同時研製成功的,但所遵循的技術路線不同,它是用另外兩個公司——Teoma和Direct Hit——開發的技術和並而成的。
Ask的廣告代理Crispin;Porter+Bogusky公司的首席創意官亞歷克斯·博古斯基(Alex Bogusky)在運動發起時解釋道,演算法是一個“有趣的詞,大部分人——如果不是所有的人——平時都沒聽說過”。Ask計劃展開為期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