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2 / 4)

小說:問學餘秋雨 作者:猜火車

政權中,法家一直是一個核心結構。麻煩的是,它太普及了,一種畸形的普及。法家提出的“法、術、勢”,除了“法”的概念比較艱深外,“術”和“勢”的概念幾乎成了一般文化人讀解中國歷史的基本門徑。權術、謀術、拉幫結派、造勢炒作……成了人們對中國文化的低層領悟而滲入很多人的骨髓。直到今天,很多歷史評論、文化演講,包括歷史題材的電視劇、電影、小說,都很少離開這個格局。因此,我主張在學術上為法家正名,讓它恢復作為一種古典政治學和管理學的宏大內涵,但在民族記憶上,卻應該淡化它,不要火上加油,不要繼續張揚。

‖叢治辰:作家阿城曾經說,“文化不是味精”,文化太多了並不是一件好事情,我們真正需要繼承的是精髓性的文化。從普通老百姓的角度來講,主要還是應該繼承孔孟學說的一些亮點,比如說“忠”、“孝”、“仁”、“義”、“和平”、“浩然之氣”等。

第十三課 關於下一項記憶的爭論(2)

‖餘秋雨:如果縮小到只有孔孟之道,又太單調了。

‖諸叢瑜:對不起,秋雨老師,您的觀點和剛才發言同學的觀點我都不能同意。我認為這是一種精英主義立場的觀點。普通民眾的文化記憶的多少和內容都不是任何人可以為之選擇和設定的,文化記憶是一件非常個性化的事情。在新聞學裡面有一個理論叫做選擇性記憶,是說受眾可能對新聞作選擇性的記憶。我認為對於文化記憶而言,實際上也是一個選擇性記憶的過程,

比如說,一個從小愛好軍事的人,可能會對孔子、孟子沒什麼感覺,卻會記住白起、王翦等人,一個喜歡水利的人則會記住鄭國、李冰這樣的名字。一個民族的文化記憶是由許許多多的個性化記憶組成的譜系。

‖餘秋雨:你這裡有一個潛在的假設,就是你把非常漫長的文化資源,當做全部攤開在廣大民眾面前可供挑揀的物件,其實不是這樣的。一般民眾不存在這種可以任意挑選的自由,由於教育和專業的侷限,大家並不知道有那麼多資源,知道一點的又無從選擇,因此,所謂無限個性化的選擇,有可能是取消選擇。就像我們在一個極大的範圍內選舉領導人,如果沒有候選人,便完全無法實行。這裡就出現了文化人的責任,為一個時代選擇一個進一步選擇的範圍,並把選擇的理由討論清楚。這個過程,也是啟蒙的一部分。

‖魏然:那麼我推薦一個人,他在幾千年前就發出了個人主義的微弱呼聲,他就是楊朱。我們中國一直是推崇集體主義的,他非常重視個人的價值。

‖餘秋雨:遺憾的是,楊朱留下的資料太少,我們不能瞭解他系統的論述。他說“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一般認為是極端利己主義,但既然能在智者如雲的時代成為一個思想流派,一定不會那麼淺薄。他可能會認為,“天下”是一個空洞概念,因此也可能是一個虛假概念,而個體是實在的。安頓個體,不讓他們製造“利天下”或“害天下”的藉口,因此不隨便拔毛,才會構成一種以利己主義為基礎的秩序。——但這只是猜想。我們不能憑著猜想來選擇記憶。

‖劉璇:那我來推薦一位研究資料比較多的先秦思想家——孫子,尤其是他的“慎戰”思想。孫子認為戰爭不是一個必要的手段,只是最後的手段。他說“上兵伐謀,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短兵相接、

攻城掠地是不得已的選擇,也是最下策的選擇。戰爭是國之大事,需要謹慎。*主席訪問美國的時候,贈給小布什一本《孫子兵法》,他的寓意很明顯。自布什當政以來,他在中東是“伐謀”不足,“伐兵”有餘,孫子說“全城為上”,布什則是逢城必破。*主席送書的寓意恐怕在於——世界需要和諧,美國要懂得節制。孫子的“慎戰”思想,是值得當今全世界重新記憶的。

‖叢治辰:我倒覺得從文化記憶這個“高尚”的口袋中,最不應該拿出來的就是孫子。孫子心機太多,良知太少。當下孫子已經很氾濫了,處處是《孫子兵法》與商戰、與市場競爭、與企業管理。我們已經把孫子氾濫化、庸俗化,甚至妖邪化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既然孫子審慎地對待戰爭,我們也應該審慎地對待孫子。

‖劉璇:我不同意你的觀點,正如你剛才所說,我們已經把孫子氾濫化、庸俗化,甚至妖邪化了,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還原本真的孫子,去看看《孫子兵法》到底是怎樣的一部書。

第十三課 關於下一項記憶的爭論(3)

‖王牧笛:但是對於孫子、韓非子,現在人們大肆宣揚的是兵家、法家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