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當最後一排精騎也已放箭,馬騰再次長槍一舉,往前一壓,喝令道:“放!”
百來步的距離,堪堪射完騎弩中的三支弩箭,這正是騎弩優於騎弓之處,即使是精於騎射的大漠異族,要讓他們能在短短的百來步距離中,射出三波羽箭,也必不可能。
可騎弩就可以,騎卒射出弩箭,在馬上伏低身軀,為身後騎卒騰出空間時,即能在最後一排騎卒射出弩箭前,輕易地為騎弩上弦,做好下一輪射出弩箭的準備。
只是騎弩不能做得太大,弩箭長短有限,弓弦彈力也有限,以致殺傷力有限,精銳精騎,一般都會配備皮甲,如未能正中要害,往往身中數箭,悍勇一點的騎卒,只要未曾墜馬,仍舊可以死戰不退。
三波弩箭,頗有連綿不絕之勢,給關東聯軍精騎造成的殺傷,還是頗有成效,中箭墜馬者,約莫在三四百騎的樣子,造成的混亂,比起殺傷來說,還要來得大得多。
兩軍對沖,塵土飛揚,袁紹等人,並未隨精騎衝殺,而是在精騎衝殺的同時,即撥馬便往回奔。他們都自家知自家事,憑恃武勇,率眾衝鋒陷陣,縱橫捭闔,並非他們所擅長,振臂高呼,長袖善舞,運籌帷幄,幕後決策,才是他們的長處。
而此時,能否如先前願般斬殺李傕和呂布,打擊西涼軍計程車氣,為隨後即將展開的攻城戰打好基礎,已經無法從混戰的戰場上看清,更不是他們所能控制的。
不過,身後戰場上,成片的嗤嗤聲,慘呼聲,喊殺聲,他們是聽得清清楚楚的,而後,不知誰人高喊了一聲:“西涼軍,西涼精騎,追上來了。”
沉不住氣的人,紛紛回頭去看,果真見漫天飛揚的塵土中,正有越來越多的西涼騎卒縱馬馳出,正疾追而來。
兩軍精騎展開對決時,陣中纏戰在一起的諸將,就已明智地各自罷戰,迴歸本陣,此刻關東聯軍諸將,未出戰的,大多護在各自的統帥身旁,已出戰的,也已大多追近上來。而西涼軍諸將,則策馬衝在精騎前,方才衝殺關東聯軍精騎時,他們所發揮的作用,遠比袁紹等人以為的要大。
只有呂布和劉備五人是個例外,當呂布脫離關羽和潘鳳的追殺時,他們也沒有繼續追殺呂布,而是同樣撥馬狂奔,從側翼越過己方衝殺的精騎,往袁紹等人追去。
當呂布策馬繞個圈,從側翼與西涼精騎會合一處時,親眼見到三波弩箭的嗤嗤威勢,待他與一眾精騎衝散關東聯軍精騎的阻截,衝出飛揚的塵土時,正見到前方數百步外的聯軍統帥袁紹及一眾諸侯等人。
此時呂布已收起方天畫戟,執硬弓在手,在馬上四處搜尋,試圖找出劉備等人,準備給他們好好地來個意外驚喜,當即給他們來個厚報。
方才的一戰,讓他很窩火,他沒想到,劉備竟然不惜以他們三兄弟為誘餌,設下圍殺他的圈套。如今,在西涼軍精騎的衝殺下,關東聯軍的圖謀已然破產,遠處,亦是塵土飛揚,看樣子是前來接應的關東聯軍大軍,西涼軍能夠用來追殺袁紹的距離,也就只有這麼短短的兩裡距離。
可惜呂布此時的體力,已消耗大半,他估摸著,以他現在的狀態,開弓射箭,只有那麼一次的出手機會。
對關羽這樣的武將來說,除非是在亂軍之中,流矢亂飛,且密集不斷,以致猝不及防下,才能為流矢所傷,在他們有所防備的情況下,想要一箭中的,將之射傷乃至射殺,難之又難。
因而呂布所謂的一次出手機會,是指三箭連發,這是他從曹性那裡學到的卓絕箭術,此前與孫堅大戰時,他就憑此箭術,射得韓當落馬,如不是韓當反應甚快,身手亦了得,韓當那次不死也會重傷。
上一次射殺韓當,他是第一箭射人,此後兩箭射馬,結果,被韓當躲過第一箭,擊飛第二箭,第三箭才成功得手。這一次,他汲取教訓,準備換個次序,頭兩箭射馬,最後一箭,才是殺手箭,射人。
馬蹄聲轟鳴,激起的塵土卷在空中,形如龍捲風,兩軍均將戰馬催至極致,倉促之間,距離也難以拉近,更無法拉遠。
西涼精騎的出手時機,就在袁紹等人與他們的大軍會合時,那個時候,他們會以為已經安全,卻不會想到,西涼精騎竟然還會有投槍這手絕活,猝不及防下,當能給他們一個大大的意外驚喜。
呂布此時沒有策馬脫離大隊人馬,而是混在右翼的精騎中,四處搜尋目標。過不多時,袁紹等人已自大軍空出來的通道,馳入軍陣中,旋即大軍即合攏,嚴陣以待,擋住西涼精騎的去路。
到了這等地步,所有人當然都會以為,此戰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