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2 / 4)

小說:晉王呂布傳 作者:竹水冷

知道的,馬騰,馬超父子一脈相承的馬氏軍團,吸收了羅馬的軍事思想,並徵召了不少已經當地化的羅馬軍人,高鼻深目,體格健壯,比之孫堅麾下的兵卒,以及關東聯軍帳下的兵卒,明顯要高大一圈。

只有這樣素質出眾的騎卒,才有足夠的臂力,能自如地在縱馬疾馳時,投出幾輪投槍來。

如今的騎弩,因其體型較小,能夠被騎卒隨身攜帶,但殺傷力比之體型龐大的硬弩,要弱上許多,對付毫無防護的輕裝步卒,殺傷力不錯,可一旦各路諸侯開始重視軍隊建設,給輕裝步卒裝備皮甲,這種騎弩的殺傷力,又將要再度被弱化。

而投槍卻不同,自重大,靠臂力投出,並且是在戰馬疾馳中投出,一旦密集覆蓋,殺傷力會非常驚人。

只是唯一的弱點,就是射程不夠。

最後眾人定下的策略,就是由西涼精騎擔當射殺袁紹的重任,騎弩,投槍,雙管齊下,力爭一出擊就奏效。

這一切,呂布不動聲色,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投槍絕技,馬騰顯然是有意雪藏的,只是眾人商議時,被涉世未深的兒子馬超當眾喊出,鬧得他只能藉口長途跋涉,投槍沉重而不便攜帶,所以西涼精騎並未隨軍帶來。

如此一來,所需投槍,就得緊急趕製才行,耗時至少需要二十來天。

不約而同的,雙方的圖謀,都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來實施。關東聯軍需要從酸棗調將,需要等攻城器械的督造完成,西涼軍則須等投槍趕製完成。

這段時間裡,雙方很有默契,隔個一兩天,就你來我往,要麼是關東聯軍到虎牢關前搦戰,要麼是西涼軍到關東聯軍大營前搦戰,一副過家家的架勢,都以為可以藉此不讓對方生疑,但實際上,都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著給與對方最致命的一擊。

呂布也會出戰,每次出戰,必定是劉備三兄弟上前來招呼,經過這麼段時間的磨礪,劉備與關羽、張飛之間的配合,日漸默契,而呂布自中所獲得的進益,其實更大。

與個人武力的提高相比,呂布更為重視的,則是這段時間,受西涼精騎的投槍戰術的啟發,對麾下精騎進行再打造的思考。

此前在晉陽時,他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幷州的內陣建設上,對軍隊建設,也是以整體的建設為主,還未細分到騎兵這一個兵種上。

如今,有西涼精騎的範例在前,他覺得,很有必要將麾下精騎重新打造。

首先是騎槍可以摒棄,精騎衝殺時,騎槍的殺傷力不錯,可易折斷,折損率最高。

其次是長刀,與步卒所用長刀制式相同,劈砍時,發揮不出騎兵的全部威力,可以改進,以適合騎兵使用。

重新裝備的話,就可以分兩條路線。

一條路線,是輕裝精騎,重機動,輕防護,用於長途奔襲,戰場掠殺。裝備就以遠超武器,如投槍,騎弩,或是擲斧之類,搭配近戰砍殺兵器,改進後的馬刀。

另一條路線,就是重灌騎兵,重防護,輕機動,專用於戰場衝鋒陷陣,關鍵時刻投入戰鬥,破開敵軍的防線。裝備的武器,就以長兵器,騎槍,長槊,或者長戟,搭配馬刀。

如此將騎兵一分為二,專注於不同的戰鬥場合,可以發揮出最佳的戰鬥力。

而在此之外,大力發展硬弩,還有騎弩,提升殺傷力和射程,就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

呂布白天隨車騎將軍李傕等人出戰,與劉備三兄弟拼殺一場,晚間則一個人潛心思討這些問題,自覺思討得差不多,他即細細寫下,專門派遣侯成帶著十餘親衛,將信送往幷州高都,由駐守大將韓浩,再派人分送給各地的駐守大將,讓他們參與討論。

而改進弩的事,則早在呂布率軍離開晉陽時,就已將任務分配給工匠,並且還是好幾組工匠同時在進行。

隨著夏季的到來,日頭一天比一天毒辣,天氣也一天比一天炎熱,虎牢關前的戰事,卻反而沉寂下來,雙方大軍都是按兵不動,只有鬥將,仍在繼續。

只是雙方都不約而同地選擇晨早出戰,日上三竿,開始熱起來時,雙方就各自收兵回營。

即便如此,隔上兩三天的一場大戰,別說身穿皮甲,就是赤膊上陣,也都是汗出如雨。

這一日清晨,呂布用過早膳後,原以為按照慣例,今趟該當是關東聯軍前來關前搦戰,結果等了半響,關東聯軍一直毫無動靜。

次日,關東聯軍仍舊毫無動靜,這不由令眾人心裡暗暗生疑,難道袁紹已經識破了西涼軍的圖謀?

西涼精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