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和局長明確表示,因為這所學校的建立,將會改善周邊牧民小學的辦學條件,並逐步將學生集中在這所學校來學習,從師資方面也將得到更好的補充。
8月6日:北京時間10點,新疆當地時間7點出發,穿越茫茫戈壁,轉上舉世聞名的中巴公路,很幸運,一路暢通,儘管沿途有很多路段在修復,但還不至於斷路。而我們乘坐的三菱帕傑羅越野汽車是全縣最好的惟一一部四輪驅動六缸車,掛著公安局的牌照,一路暢通無阻。
當走完200多公里的中巴公路後,我們開始了餘下的80多公里的戈壁灘上的顛簸之行。走了近4個小時,到木吉鄉已經是下午,我們明顯能感到高原反應了,有點暈乎乎的感覺,心動加快。在鄉教育幹事兼木吉鄉小學校長的家門口,我們看到了盼望已久的紫光榮譽員工曾哲,他黝黑的臉龐和與牧民相差無幾的打扮,使我們半天沒有認出他來。同時也看到了正列隊?接我們的木吉鄉的牧民們,他們穿著鮮豔的民族服裝,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熱情而淳樸。
好客的柯族人拿出最好的食物,還殺了一匹兩歲的小馬駒。我們再三懇求不要殺馬,可是,他們執意要用最高禮節接待我們,最後,我們不得不屈服於傳統的禮儀。
飯後,我們去了木吉鄉學校。這個學校是中、小學合制,有200多名學生,30多名教師。我們帶去的紫荊基金會捐贈的電教化裝置就是裝備這個學校的。
在此之前,他們從來沒有得到過新電腦,僅有的兩臺別人替下來的舊電腦都是286的,而且沒有任何高階配置,根本不能用。這次電化教室共配備了五臺顯示器和一臺伺服器,及衛星接收裝置,將對全鄉的教育起到很重要作用。我們看到學校已經騰出一間較好的房子正準備安裝這些裝置。
8月7日:吃過早飯後上山,在距離木吉鄉36公里、海拔3900米的瑪瑪西村,我看到了我們的清華紫光紫荊小學。
這所小學非常漂亮,也許我們不能用現代化的建築去比,它不過是一排七間紅磚房,可是和原來的卵石泥巴壘起的教室相比,真是天壤之別。和全村的房子相比,這也是惟一的一排紅磚房。 。 想看書來
第三章 開蒙樂學(7)
教室的設計風格完全是當地最認可的,是花了功夫的傑作。在最中間的房簷上,赫然鑲嵌著兩個用白瓷磚拼貼的大字——北京,下邊即將懸掛的就是漢字和柯文書寫的校名——清華紫光紫荊小學,這要到9月18日學校開學典禮時才能掛上。總共七間房的校舍佈局是,三間教室,兩間宿舍,一間辦公室,一間伙房,總面積近200平方米。
學校順利地透過了縣教育局等單位的驗收。(熱情的牧民多麼希望我們能在山上住一晚上,可是,強烈的高山反應讓我們不得不忍著劇烈的頭痛、胸悶和呼吸困難在山上呆了十多個小時後選擇了下山。)
8月8日:下山之後的感覺踏實多了,雖然到木吉鄉的駐地已經是凌晨,但大家還是很香甜地睡著了。早餐之後返回阿克陶。沿途很多美景,但無暇顧及。包括舉世聞名的中巴邊防站——紅其拉甫口岸,慕士塔格峰,等等。
8月9日:我們趁在喀什等飛機票的空閒時間,遊覽了當地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喀什地委副書記劉淵也是清華的畢業生,又是援疆幹部。他對我們的善舉很是欽佩,只是略有遺憾地問我們,紫光為什麼不在喀什捐個學校,解釋和玩笑之後,我們能體會到,新疆少數民族地區對教育捐助是多麼的需要啊,從一個當地幹部的話語中,我們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我們的善舉是多麼有意義。
8月10日:返回烏魯木齊,一路反思,一路揣測……柯族人民熱切盼望的9月18日開學典禮,紫光誰來呢?我們並不知道,只是希望不負柯爾克孜人民的厚望——開學的時候一定要來!
學校建成了,先進的裝置也能用了,可是,曾老師有點擔心,因為再先進的東西,如果不透過系統的培訓,是不容易很好地加以運用的。於是,紫光欣然決定請學校裡的一個老師和鄉里中小學的三個老師到北京進修,全部由紫光接待。
四位老師從山上下來的時候,已經會說一些漢語了,這讓我們很欣慰,畢竟,一所小學好像是一扇窗,透過它看到了外面更精彩的世界。當時的紫光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趙斐聯絡好讓老師們到清華附小聽課進修學習,之後,又聯絡了到北京小學和中關村一小聽課觀摩。在北京,這些學校的教學質量和硬體水平也都是名列前茅的,對於來進修的老師而言,他們看到的不僅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