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2 / 4)

小說:十羊皮卷 作者:童舟

夫婦便在店前豎起一塊招牌,上書:〃天長睡遠,本店免費供君飲水〃。過往行人看到此牌,大多停下來,到店裡喝口水,歇歇氣。

冬熱夏涼,雖是淡水一杯,但人們喝完後,出於感激,每每從店裡買點東西帶走。

這樣,雜貨店一天天紅火起來,很快發展成了一個百貨商店。

雖然行善者的初衷不圖回報,但行善本身如同播種一樣,收穫是在必然之中。

行善多與佈施錢物聯在一起。但錢物的多寡與行善並無必然的聯絡。我們常能聽到這種聲音:等我有錢了再捐吧。

可是,〃有錢了〃的概念是什麼呢?再有錢也滿足不了膨脹的私慾啊。

從前,有一位很牛氣的富人,他想邀請許多親朋好友、達官貴人來吃一頓飯。為了顯示自己,他打算以當時最高貴的食品――牛乳來宴請賓客。但這麼多客人,到哪裡去弄那麼多的牛乳呢?於是,他想起了一個遇蠢的辦法:把牛乳積蓄在牛腹裡。他自以為以嫩草青葉加緊飼養母牛,使其生出更多的乳汁。為防止小牛吃乳會減少積蓄,他又將小牛與母牛分開,不讓小牛吃乳。到了宴會那天,他把所有的母牛都牽了出來,派人去擠鮮奶。可是,由於許多沒有擠了,母牛不但沒有太多的奶,而且擠來擠去幾乎擠不出一滴來。賓客們等得不耐煩,都說著風涼話離開了。

這則故事的諷刺意味是顯而易見。

因此,行善並不是你擁有某種東西用不完了的時候再去做,那不是行善,那是施捨。

行善與施捨的歐別在於:前者的行為與接受這種行為者是平等的,後者則不同。施捨者往往出於憐憫,往往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去對待受惠者。施捨者並不一定為受施捨的物件著想,有時甚至僅僅是滿足個人的虛榮心,因而施捨者的行為遭到拒絕的事例屢見不鮮。

行善的快樂是類似春風遇見小草的快樂,是類似陽光遇見溼漉漉泥土的快樂。

行善並不一定需要錢財,一個瀕臨死亡的家徒四壁的人,你為他洗最後一次澡、換最後一次衣服,這種行為比你給他百萬家財更令他滿足和富有意義。

有一位歌星去巴黎,參觀完盧浮宮後,乘地鐵回住。等車時,她聽到一陣悠揚的琴聲,循聲而去,見是一位街頭賣藝者。琴聲吸引了不少人,聽完一曲,大家紛紛往錢罐裡扔錢,載眼工夫,罐子已滿。

〃已賺到不少錢了,他為什麼還不快樂?〃這位歌星望著賣藝者依舊憂鬱的臉龐說。

〃也許是需要掌聲吧。〃同去的朋友說。

這位歌星的心被觸動,緩緩抬起手,鼓掌。她看見一絲笑容在那張瘦削而憂鬱的臉上慢慢展開。

由此可見,錢幣不過是以物易物的等價交換,而掌聲才是發自內心的認同與讚美。

換言之,行善的快樂在於你給予了別人最最需要的東西。

一位著名老人立下遺囑,將他的眼角膜捐獻給患白內障失明的人,老人想到自己的生命能在別人身上延續,他感到快樂。那些無償獻血者、捐獻哭者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有時,行善只需要付出一束鮮花、一絲微笑、一種理解;有時,行善甚至是在不經意中發生的。

生活中,只要你有心做行善者,你每天的心情都會愉快。

在詩意紛呈的意念中,無數的行善者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各自獨特的風格。

一匹衰老的馬在寒風中發抖,模糊而清晰,哀號並且哭泣。

天空不忍多看,緩緩黑下來。

天空為之行善。

夜深人靜。我在馬槽駐足觀望,一盞油燈照著父親的咳嗽,斷斷續續的疼痛敲打由來已久的貧窮的門窗。

孝順為之行善。

牆角爬滿苔蘚,記憶蔓延,越過牆頭,那裡葳蕤一片。

父親坐在鋤柄上看我挖土,一句古老的格言從腳底挖出,平靜、安詳,像咯血的祈禱鋪在厚實的時間上。

親情為之行善。

逝去的日子蛇一樣冰冷,災難比雨更多,沒有淬火的斧頭,遲鈍、脆弱,在藍星的透視下,死在死亡中掙扎。

※虹※橋書※吧※BOOK。※

第41節:第十六章 行善(2)

歲月為之行善。

時間衝擊著鑽石,鑽石衝擊下垂的天空,天空包圍了衰竭的老馬,刃的銳利穿過鐵蹄,四方之內,淘金者後代滿嘴泥漿,為了那棵充滿希望的沉實的稻子。

豐收為之行善。

暴風從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