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裝滿了貨物,他們就可以加入海貿行的船隊一起去南洋,一次就是幾十倍的利潤,所以現在咱們海貿行中絕大部分都是這些中小海商,雖然他們手中的船不多,但已經成為咱們海貿行的主力了。”
“原來如此,我倒是沒想到海貿行竟然還有這樣的作用。”聽到陳國公主如此說,趙顏也有些驚訝的道,他當初建議設立海貿行其實主要是為了規範大宋的海貿業,順便打擊一下猖獗的海盜,卻沒想到海貿行竟然還間接的刺激了海貿業的發展,使得海商的人數與船隻大增,不過想一想也很正常,海貿行的確可以起到保護中小海商的作用。
“咯咯~,其實海貿行的作用還不止如此,一樓的大廳剛才二弟也見過了,很多人都在那裡做生意,以前海貿行沒有成立時,海商們只能依靠港口上的牙人做生意,但是這些牙人素質不一,有些牙人更是聯合到一起,哄抬或貶低物價,使得海商們做生意也十分不容易,有時一船貨物要在港口等一個月才能賣出去,不過自從海貿行成立後,海商做生意就簡單多了,別的不敢說,廣州這裡的海商只要運來貨物,除了貨物本身有問題,其它幾乎沒有賣不出去的。”陳國公主這時再次驕傲的道,海貿行是她和丈夫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所以一說到海貿行,她就禁不住滔滔不絕起來。
“哈哈~,娘子說的不錯,海貿行的確為海商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不過這也是三弟的功勞,當初若非三弟的提醒,我們哪裡能想到成立海貿行這樣的大好事?”相比陳國公主,王師約這時卻是十分謙虛的道。
“大姐夫言重了,我只是動動嘴皮子,真正辦事的還是大姐和大姐夫你們兩個,所以最大的功勞還是你們,另外這次小弟前來接管海貿之事,還需要大姐和姐夫的鼎力相助啊!”趙顏這時也很是謙虛的道。
趙顏與王師約互相吹捧了幾句,接下來趙顏又詢問了一些與海貿有關的事宜,比如大宋主要的輸出與進口的貨物,說起來大宋主要是輸出一些農業與手工業的產品,比如絲綢、瓷器、茶葉、麻布、金銀器皿、金屬製品、錢幣等,另外還有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現在的大宋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所以大宋的各種貨物在海外都是搶手貨,根本不愁銷路。
至於大宋進口的貨物就比較單一了,全都是各種珍寶、香料、藥材、毛織品、棉織品等,幾乎清一色的奢侈品,也許有人會奇怪,棉織品為什麼是奢侈品,其實在元朝之前,中原地區幾乎不產棉布,少量的棉布被稱為白疊布,雖然質量比不上後世的棉布,但價格卻可以和絲綢相比。
除了進出口的貨物外,趙顏還關心的詢問了關於海船的大小、速度、航程等問題,另外還有與海貿相關的一些事情,這些都是他需要提前搞清楚的,而眼前的陳國公主夫婦剛好是這方面的行家,因此趙顏也是虛心的求教,甚至接下來的幾天裡,他幾乎每天都在向對方請教與海貿有關的事情,必要時還會記下筆記。
就在學習了一段時間後,趙顏覺得自己總算對海貿有了一個相對比較全面的瞭解,接下來他終於開始接管大宋海貿業另外一個重要的機構,那就是大宋的廣州市舶司。(未完待續……)
第六百三十三章 接管市舶司
市舶司起源於唐朝,剛開始並沒有固定的機構,只是設立了一個市舶使的職位,一般由宦官擔任,直到後來才慢慢的發展成為市舶司,到了宋朝時,大宋沿海的廣州、杭州、泉州、明州等地都設立了市舶司,只不過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杭州與泉州等地的市舶司又一度廢止,現在只剩下廣州的市舶司還在執行,這也是海貿行設立在廣州的原因之一。
市舶司的功能相當於後世的海關,負責發放公憑點檢貨物,另外最重要的當然還是收稅,據趙顏所知,廣州市舶司每年都能為朝廷提供四十萬貫以上的稅收,可謂是功勞巨大,但可能是因為中原王朝對海洋的不重視,使得市舶司的管理十分不規範,市舶司雖然是個獨立的機構,但市舶使的職位一般都由地方官兼任,朝廷只派一個宦官前去管理具體的事務,這也正是現在廣州市舶司的現狀。
蔡京身為廣州知州,自然也就兼任著市舶使一職,雖然他這個市舶使並不怎麼具體管事,但是市舶司可是個富得流油的衙門,按照朝廷的規定,蔡京每年都可以從市舶司中分得一份俸銀,這是他的合法收入,相當於後世的年終獎,一般市舶司上繳的稅金越多,他拿到的俸銀也就更是豐厚,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想要讓他乖乖的交出市舶使的職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哪怕趙顏手中有趙頊的聖旨。
不過蔡京卻有把柄在趙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