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部分(3 / 4)

小說:北宋閒王 作者:翱翔1981

於國子監和太學,所以他擔心王安石也會插手格物學院,這是趙顏絕對不允許的。

“郡王放心!沈某知道輕重!”沈括這時也一臉鄭重的道,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學院的重要性,雖然現在學院還不是太過耀眼,甚至在別人眼中還不如軍校,但是他相信只要等到學院真正發展起來後,將會影響大宋未來幾十上百年,甚至是上千年的國運。

趙顏聽到沈括的保證也是點了點頭,然後又看向蘇軾,只見蘇軾則是微笑道:“對於軍器監郡王可以放心,無論新法如何實施,都與軍器監的關係不大,而且軍器監關係數十萬禁軍的武器供應問題,也關係到整個大宋的軍事實力,所以我相信就算是王相公,也不敢輕易的動軍器監!”

對於蘇軾的話,趙顏卻並不怎麼贊同,因為他知道王安石是個什麼樣的人,只要他認準的事,就肯定會全力去做,至於這件事可能帶來的後果,他倒不是不考慮,只是他堅信有趙頊的支援,再加上他的能力和決心,就肯定可以克服各種困難達成自己的目的,可是這種想法在趙顏看來,卻是十分的可怕!(未完待續……)

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舊黨爭

不出趙顏等人的預料,在新法正式頒佈之後沒多久,朝堂上終於迎來第一位反對新法的大臣,御史中丞呂誨歷數王安石變法以來的十大過失,請求趙頊停止新法,可惜這位御史中丞卻是撞到了槍口了,這時的趙頊對王安石正是信心十足的時候,所以接到他彈劾王安石的奏摺後,幾乎是在第二天就把呂誨貶為地方官。

不過呂誨的彈劾雖然沒能成功,但是卻開啟了新舊黨爭的序幕,其中以王安石為首主張變法的稱為新黨,而以反對變法的大臣則組成了舊黨,剛開始舊黨的實力並不強,很多大臣都對變法並不牴觸,雖然王安石有些失誤,但他們依然處於觀望之中,所以舊黨在開始時除了那個呂誨外,幾乎沒有什麼可以拿得出手的人物,而且在呂誨被貶出京之後,舊黨也的確像沈括預料的那樣消停了好一段時間。

本來按照變法之初的局勢,王安石遇到的阻力並不大,甚至不少人還暗中為新法開綠燈,但是隨著王安石頑固、不懂變通等性格缺陷的顯露,以及他在用人方面的不當,使得新法在推行之初就暴露極大的缺陷,不少人私下裡都勸王安石暫停一下,最好是能夠整頓一下變法派的內部再推行變法也不遲,可惜以王安石的性格若是能聽進去才是怪事,反而還會與勸說他的人產生爭執,比如身為王安石摯友的司馬光,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與王安石鬧翻的。

要知道司馬光與王安石可是交情莫逆,當初王安石隱居在南京教書時,全都靠著司馬光等幾個好友幫了揚名,那句“享負天下盛名三十年”就是出自司馬光的書信中,由此可知司馬光對王安石的看重。可是現在王安石連這位至交好友都得罪了,就更別提因變法而得罪的其它人了。

也正是王安石得罪的人越來越多,使得很多本來新法持觀望,甚至是支援態度的大臣紛紛改變態度,轉而加入了舊黨之中,這也使得舊黨的實力越來越強。若非王安石的新黨一直受到趙頊的無條件信任,恐怕新法早就推行不下去了。

不過就算是有著趙頊的支援,新法的推行遇到的阻力卻還是越來越大,特別是隨著舊黨實力的增強,使得新舊兩黨之間的矛盾也日漸尖銳,眼看著兩黨之間就要爆發一場劇烈的爭鬥,最後無論誰勝誰負,都會形成一場劇烈的政治風暴,對大宋產生極為嚴重的影響。

也就是在這種風雨欲來的關鍵時刻。遠在河北大名府的韓琦忽然上書趙頊,他在奏摺中為趙頊列舉了青苗法在地方上推行時,給百姓造成的惡劣影響,並且規勸趙頊停止青苗法的推行。另外他這樣做也有更深一層的用意,那就是在停止了青苗法後,從而平息一下舊黨的怨氣,從而緩和兩黨之間的矛盾,避免接下來發生的黨爭慘劇。可以說韓琦這份奏摺可謂是用心良苦,真正的做到了無論在外還是在內。都為大宋朝廷著想這一點。

對於韓琦這樣三朝為相的老臣,趙頊也十分重視,接到他的奏摺也十分猶豫,也就在這時,大宋僅有的三位宰相中的兩位,也就是除了王安石之外的曾公亮和陳昇之也忽然求見趙頊。表達了他們對韓琦提議廢除青苗法的支援,這下終於讓趙頊對新法產生了一些動搖,甚至還單獨召見王安石,希望可以暫停一下新法的施行。

王安石也沒想到新法才剛施行沒多久,就遭到這麼多人的反對。特別是韓琦和曾公亮等幾位老臣對青苗法的反對,更讓他有些措手不及,只不過他的性格執拗,否則也不會被人稱為“拗相公”了,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