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後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孔子逝世(公元前479年)及其後人
明歲,子路死於衛。孔子病,子貢請見。孔子方負杖逍遙於門,曰:〃賜,汝來何其晚也?〃孔子因嘆,歌曰:〃太山壞乎!樑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謂子貢曰:〃天下無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殯於東階,周人於西階,殷人兩柱間。昨暮予夢坐奠兩柱之間,予始殷人也。〃後七日卒。
孔子年七十三,以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哀公誅之曰:〃旻天不弔,不玦遺一老,俾屏餘一人以在位,煢煢餘在疚。嗚呼哀哉!尼父,毋自律!〃子貢曰:〃君其不沒於魯乎!夫子之言曰:'禮失則昏,名失則愆。失志為昏,失所為愆。'生不能用,死而誄之,非禮也。稱'餘一人',非名也。〃
孔子葬魯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喪畢,相訣而去,則哭,各復盡哀;或復留。唯子貢廬於冢上,凡六年,然後去。弟子及魯人往從冢而家者百有餘室,因命曰孔裡。魯世世相傳以歲時奉祠孔子冢,而諸儒亦講禮鄉飲大射於孔子冢。孔子冢大一頃。故所居堂弟於內,後世因廟藏孔子衣冠琴車書,至於漢二百餘年不絕。高皇帝過魯,以太牢祠焉。諸侯卿相至,常先謁然後從政。
孔子生鯉,字伯魚。伯魚年五十,先孔子死。
伯魚生伋,字子思,年六十二。嘗困於宋。子思作《中庸》。
子思生白,字子上,年四十七。子上生求,字子家,年四十五。子家生箕,字子京,年四十六。子京生穿,字子高,年五十一。子高生子慎,年五十七,嘗為魏相。
子慎生鮒,年五十七,為陳王涉博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