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1 / 3)

小說:追尋商業中國 作者:風格1

還是給以輕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諷

我堅信人們對於我們的脊骨

那無數次的探索、迷途、失敗和成功

一定會給予熱情、客觀、公正的評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著他們的評定

朋友,堅定地相信未來吧

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

相信戰勝死亡的年輕

相信未來、熱愛生命

後記

寫完《追尋商業中國》第一卷的初稿是2008年10月9日凌晨一點,腦子依然興奮著。妻早已睡下,她正懷著我們即將出世的孩子。一時間,完成這第一卷二十多萬文字的喜悅,竟無人分享。原本想開車出去,在凌晨的杭州飛馳,卻又忽然感到滿是疲憊。從創意到寫完第一卷,三年半過去了。

在2004年年底的時候,我給上海的《東方早報》寫過一篇年終特稿《營銷2004,充滿變數的一年》,這雖然是篇急就章,卻也回顧了在過去一年中中國商業的變化,寫了整整兩大版面一萬餘字,這是我有史以來給報紙寫得最多的一次。寫完這篇文章的時候,我還是稍有些成就感的,畢竟在我筆下,一年的商業和營銷變化的輪廓算是有了。

但這個“成就感”不久就變成了一種困擾,而且這種困擾愈來愈強烈。中國的商業是怎麼來的?中國的營銷是怎麼來的?我們經歷了何種變遷才有今天商業社會的模樣?這種“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困擾促使我思考,也促使我在2005年的上半年終於下定決心,要寫一本有關中國商業和營銷歷史的書籍。

這個計劃最早受到史景遷先生《追尋現代中國》的影響,我打算從晚清一直寫到2008年。但問題在於晚清和民國部分的歷史資料相當不足,再加上我並非專業作家或媒體人士,最終只得放棄。但為了這個計劃,我還是閱讀了大量晚清和民國的史料,甚至也讀完了史景遷先生所有中文版的書籍(這些也包括了史景遷著作的所有繁體字譯本)。直到2006年上半年,我決定把時間聚焦在1978~2008這30年裡,這是中國商業發展最快的30年。

◇歡◇迎◇訪◇問◇虹◇橋◇書◇吧◇

第56節:1989年相信未來(5)

這30年自然也是我所經歷的人生歲月。1978年,我讀小學一年級,住在杭州的長征路上,在杭州市長征一小讀書。不久,這條路改名叫了武林路,日後更是成為杭州著名的女裝一條街,我讀的小學,在我三年級的時候成了武林路小學。

從讀小學一直到成人,實際上我並不覺得我們正在經歷著多麼天翻地覆的變化,一切都是那麼自然。然而仔細思索這30年,雖然兒時天文學家的夢想並沒有實現,生活與工作也儘管還有著諸多的壓力,但這30年,我們的的確確是改變了。破舊的城市已經越來越現代化,昔日連雜貨店都沒有幾家的武林路現在也成了商業中心,破舊的腳踏車已經換成了私家汽車。大多數中國人在這30年裡,也變得更為富有,能接觸到更多的資訊,有更多的機會,除了為政府與國有企業工作,也可以自己創業,或者在外資企業、自由企業工作,在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工作、經商或是旅行、定居也不再像30年前有那麼多的限制。如果說是什麼促進了中國的這種改變,我認為是商業,尤其是自由商業,它的精神,以及它所創造的財富和對人的改變。

以歷史的眼光來看,這30年的變化是一種必然,是英國工業革命之後全球工業化演進的一個片段。而對於中國而言,意義更為重大。自晚清“同治中興”始,中國人民一直在追求著國家富強、現代化、自由、民主與獨立。在這百多年對現代化追尋的歷史中,中國曆經艱難坎坷,終於迎來了民族的復興與國家的崛起。

在2006年上半年定下寫作這30年之後,我又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思考寫作框架,最終的思考結果便是這本書的寫法。寫作這本書所用的資料用海量來形容是毫不為過的,從2006年下半年開始,周林英和蔡雪飛兩位同學在她們的研究生期間先後擔任了這本書的寫作助理工作,負責替我拍攝1978~2008年各種紙質媒體有關商業報道的資料,為此我們查閱了歷年來的報紙和雜誌,拍攝的照片有好幾萬幅。一些傳記和商業史類書籍也成為我的參考資料。但為了更全面地瞭解當時社會的背景,我們的資料查閱並不侷限於商業,重要的政治、社會新聞的報道也在我們的查閱範圍之內。我們採用了浙江圖書館和浙江工商大學圖書館數十種報刊雜誌的資料,這些有全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