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捕嗔�2個。凱歌牌此時已是上海的名牌產品,受到政府的支援。飛躍牌和金星牌同樣也享有此種殊榮。
這一年的6月8日,中日合資的福建日立電視機有限公司開工投產了。這是福建方面和日本株式會社日立製作所、日立家電販賣株式會社、株式會社東榮商行一起合資的專案。按照計劃,這一年福建日立將生產九萬臺12英寸的黑白電視機和兩萬臺14英寸與20英寸的彩色電視機。要不了多久,他們的產品將成為80年代高品質電視機的象徵。差不多同一時期,日立西安的合資企業陝西彩色映象管廠也開始試製了。由松下電器輸入的黑白映象管生產線也已於6月在上海建成。北京電視機廠與松下合作的彩色電視機裝配線也在一個多月後完成。電視機零件已經開始走上國產化的道路。
幾個月後,中國停止了進口電視機、收音機和錄音機,日本貿易振興會認為中國這樣做是為了保護自己羽翼未豐的電視工業,並且避免把有限的外匯儲備花在這樣一些消費品上。日立、飛利浦和聯合電子工程公司早在1979年中期就開始向中國出口黑白和彩色電視機,但在這一年,他們一張來自中國的大訂單都沒有接到。進口電視機已經由中央政府統一管理,而在過去,進口電視機的外貿商一直是和省當局打交道的。
但這些被外國人看起來“羽翼未豐”的中國電視機廠商卻正在急速成長。北京的東風電視機廠在1979年11月採用了三洋的映象管生產黑白電視機,到了1981年1月,已經可以用國產零件生產一部分產品了。此時東風電視機廠的生產能力,已經達到了一年生產黑白電視機20萬臺,彩色電視機兩萬臺,這個數字甚至比四年前全國的總產量還要高。
▲BOOK。▲蟲工▲木橋▲書吧▲
第22節:電視機時代(2)
東風電視機廠甚至開始了出口計劃,計劃是兩萬臺,目的地是東南亞和非洲。但此時中國電視機的競爭力還不是很強。韓國和中國臺灣的電視機此時一臺的售價摺合人民幣大約是80元,東風電視機廠的產品卻要200元,高得讓人無法接受。但一旦零件國產化以及生產體系確立,成本就會大大降低。《日本經濟新聞》在這年的10月發了一篇《中國電視機生產步伐加快》的報道,認為在電視機領域,中國內地成為強力競爭對手的日子即將來臨。
在上海,從這年的7月開始,商業部門對電視機的銷售開始敞開供應了,甚至還有了分期付款的方式。7、8兩個月,電視機的銷售就達到了43 900臺,其中超過10 000臺是分期付款賣出去的。
不過此時電視機的質量還不敢恭維,甚至有電視機突然燃燒爆炸的報道。報紙為此還提醒消費者,雖然電視機燃燒爆炸是“極個別現象”,但還是要大家注意看電視時的安全。“觀看電視,要相隔一米以外的距離”,並且當嗅到發焦等異常氣味或者聽到跳閘響聲這些異常的預兆時,要立刻停止觀看,送給有關單位檢修。報紙還提醒大家看完電視要關機,並且切斷電源。報紙一再強調,“只要使用得當,一般是不會燃燒爆炸的”。
電視改變了生活方式,這點毋庸置疑。晚上到北京幽暗的里弄一轉,就能看到人們簇擁在家裡的電視機前,臉龐映照著熒光屏看電視的情景。在飯店裡,服務員大模大樣地坐在電視機前,迷頭迷腦,像小孩一樣,對顧客的招呼充耳不聞。人們經過調查發現,某一個地方有了電視,“美國之音”和其他外國播音節目的聽眾就大為減少。
但此時的電視節目乏善可陳,大多數觀眾也只能收到可憐的幾個頻道。電視此時的重要功能還是“輿論宣傳”作用,“使電視宣傳更好地為黨的調整方針服務,為四化建設服務”。不過,觀眾顯然更愛看外國的電視劇。在收視率最高的星期六和星期天晚上,中國的電視臺已經開始播放英國、日本等國的電視連續劇,雖然這有點刺傷某些觀眾的“愛國心”。此時,星期天播放的動畫片《鐵臂阿童木》大受歡迎,這部片子日後還將成為70年代生人的童年回憶。上海電視臺則在播放日本的《姿三四郎》。雖然一般觀眾都愛看娛樂性強的節目,但也有一些知識分子對外國的商業廣告和戲劇流露出反感情緒,甚至打電話或是寫信給電視臺,表示“抗議”。
此時電視劇指令碼的稿費大約是100元,比起京劇的 1 000 元或是話劇的1 500元,相差懸殊,因此一些有名的作家並不願意寫。電視臺也普遍缺乏經費。看來這個問題由於國家財政困難的原因,短期內似乎並不容易解決。
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