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軍的兩個師——陳銘樞的第 10 師和張發奎的第 12 師
——已與葉挺的獨立團在湖南東南會合,第 7 軍的幾個旅也已經進入湖南西
南。在長沙南面約 50 公里,兩條河流——西面的漣水和東面的淥水——流入
湘江。前沿的指揮官唐生智命令已進入湘江西面和東面陣地的 3 個軍的部隊
發動一次進攻。第 8 軍的部隊渡過了漣水,而第 4 軍則在 7 月 10 日奪取了東
面萍鄉-株洲鐵路線上的醴陵。漣水-淥水防線的突破使長沙暴露在敵人面
① 指揮官和主要政工人員的事蹟在包華德的《傳記詞典》中有簡要介紹。說明軍、師、團、營指揮官的組
織表載《革命文獻》,12,第 1802—1803 頁(我採用的);也載《北伐戰史》,2,第 322 頁以下和《北
伐簡史》,第 46 頁以下。
前;葉開鑫經過省城,撤退到湖南北部,唐將軍在 7 月 11 日進入長沙。當這
次戰役進行時,蔣介石在 7 月 9 日正式發動北伐的儀式上正式接受了國民革
命軍總司令之職。於是,稍經戰鬥,革命軍就奪取了湘江流域的大部分。
當吳佩孚開始派幾個師南下,當第 1 軍的第 2 師和第 6 軍作為總後備軍
被派入湖南,第 2 和第 3 兩個軍奉命護衛右翼以防孫傳芳從東面江西進攻時,
大戰有一觸即發之勢。但是,廣州的國民黨人一直在與孫傳芳談判,試圖盡
可能使他保持中立。他們還正在與西面的貴州省督軍袁祖銘①談判;7 月 11
日,蔣介石打電報給唐生智,說袁祖銘和一名部將已經倒向革命。7 月 20 日,
國民政府的軍事委員會任命他的兩名部將彭漢章為第 9 軍軍長,王天培為第
10 軍軍長。(這種任命潛在敵人或收編倒戈部隊的做法,在北伐的大部分時
期內繼續採用,造成了國民革命軍的大膨脹,從而大大地降低了它的素質。)
②
蔣介石在 7 月 20 日離開廣州前往前線,隨行的有他的參謀人員、布廖赫
爾將軍和一批俄國顧問。8 月 11 日到達長沙時,他召集了一次軍事會議以決
定下一步行動。與會者有白崇禧、鄧演達、領導戰地政務局的陳公博、第 4
軍副軍長陳可鈺、李宗仁、唐生智、幾名師長、布廖赫爾以及其他顧問。這
批人最後決定直奪湖北省省城武昌,推遲對顯然是蔣介石的第一目標江西省
省城南昌的進攻。第 4 軍將率先進攻汨羅江上重兵把守的要塞平江,然後直
奔通向武昌的鐵路線上的汀泗橋。第 7 軍將朝東北方
向進軍武昌,第 8 軍在西面沿鐵路線前進。
具有很大沖勁和勇氣的第 4 軍在 8 月 19 日拿下了平江,第 12 師黃琪翔
的第 36 團首先進城。吳佩孚以重兵防守汀泗橋,人們認為不可能從南面把它
攻下,8 月 26/27 日夜當地農民引導第 36 團涉過淺水從後面對該橋發起進攻
時,該團打贏了這一仗。吳佩孚將軍親自監督賀勝橋(下一個目標)的防務。
第 12 師在第 10 師和第 7 軍其他部隊的支援下,又充當了先鋒。儘管吳佩孚
拼命阻止其部隊撤退,但他們 8 月 30 日在許多地方戰敗而逃走。
吳佩孚將軍險些被抓,乘火車逃到武昌,再渡江逃往漢口。第 4 軍與第
7 和第 8 兩個軍傷亡嚴重,它們俘獲了數千名敵軍和堆積如山的裝備。①通往
武昌的道路現在開啟了。
追擊的革命軍於 8 月 31 日趕到武昌的郊外,已來不及阻止敵人退到該城
厚實的城牆以內。經過了三次“敢死隊”夜間登牆的嘗試後(葉挺的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