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4 / 4)

界在北京的生活幾乎沒有喪失物質享受。1900 年

英國公使館大院:

佔地三英畝以上……原是梁公府,由女王陛下的政府租用。正房為公使的住所,這

是一座優美的中式建築,大門很雄偉,有一條高於地面的甬道穿過兩個富麗堂皇的迴廊(中

文叫亭兒)。這些建築都覆蓋著只准高階官員使用的綠色琉璃瓦;黃色的則由皇宮專用。

秘書們住在平房內,只有一秘例外,他住一幢兩層樓的西式房屋。見習翻譯和隨員住三套

房屋……還有一個小教堂、一座戲院和一個保齡球道。③

美國公使的官邸是“……用美國進口的材料以堂皇的殖民地文藝復興時期的

風格建成……有一個附屬建築物的真正的小村子,秘書、隨員、見習領事和

文書都住在那裡。它是一個風景如畫的中國村子,有一座古廟和許多分開的

房屋,它們各有自己的圍有高牆的花園”。①

1913 年義大利公使館的一秘指出,他家裡共有“從頭等僕役到三等苦

力”的 10 名僕人,包括“廚師、碼米童(marmiton)和兩名阿媽,一叫‘洗

刷和照顧嬰兒的阿媽’(wash-and-babyamah),一叫‘繡繡阿媽’(sew-

sew-amah)”。此外公使館的僕人包括“四名馬伕,即一名老馬伕和他的三

個兒子(還有他的一個飼養小毛驢的孫子,由我付工資)。還有一名洗衣人

及其幫手、一名領頭的花匠、四名花園的苦力、一名‘開門的’和一名聽差”。

在 20 世紀 20 年代以前,北京汽車很少,也沒有值得一提的汽車行車道。

外國人主要靠馬和馬車前往賽馬場(位於北京之西約四英里,義和團起義時

被焚燬,但重建後規模更大),或到頤和園野餐,或去西山。他們還愛好散

① 田貝:《中國及其人民》,1,第 34—35 頁。

① 西里爾?珀爾:《在華的莫里循》,書中第 86 頁概述了莫里循未發表的日記所記的各種印象。

② 華蕾:《含笑的外交官》,第 88 頁。

③ 許立德:《在華四十年》,第 4 頁。甚至在政治上並不重要的義大利公使館,在公使和一秘住所的旁邊,

有“一等、二等‘漢務參贊’和使館牧師的房屋各一所。小教堂(實際上與大部分教堂一樣大)的天花板

從義大利運來;有馴馬空地和一個大院子的馬廄能容納八匹馬;還有一間洗衣房、一座水塔、一個浴室和

兩幢中國僕人居住的房屋,這些都圈在一個綠樹成蔭的大花園內。在它們旁邊並與公使館建築群相連的是

海軍衛隊的營房,它們附有醫院、廚房、軍官和低階軍官的專用住所、飯廳、辦公室、監獄和軍需庫。還

有一座內設蒸餾水裝置的建築和幾個馬廄”。華蕾:《含笑的外交官》,第 88 頁。

① 芮恩施:《一個美國外交官在中國》,第 20 頁。

② 華蕾:《含笑的外交官》,第 92 頁。

步。內城南城牆從前門至崇文門的一段,根據辛丑和約的條款已經移交給各

公使館,很多外國人都在這裡散步。這裡由公使館士兵巡邏,中國人不得走

入。在夏季的幾個月中,除了海關的官員外,外國人都到京師以西 12 英里的

西山,特別是到八大處去避暑,八大處以它的一些寺廟聞名,它們在夏季被

租給外國人(和中國的權貴們)。外國人用自己的有關歷史的名稱來稱呼這

八座山:有一座“布魯斯山”,一座“蒲安臣山”。在一年其他時間中無休

止地進行的宴會、舞會和看戲等活動的比較正式的禮儀,稍有放鬆——雖然

眾所周知,朱爾典在炎熱的夏晚,甚至在租來的中國寺廟中單獨就餐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