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4 / 4)

“任長”,即任縣的長官。當對人口萬戶以上的縣,其行政首長稱令,萬戶以下的縣,則稱長。“命祿之數”,謂天命祿位的定數。袁紹欲立劉虞為帝時,曾派前任任長華瑜到劉虞那裡去,說他稱帝是上天的旨意。“擅鑄金銀印”,指袁紹籌劃在鄄城建立新朝廷,擅自鑄造百官所用的印,準備任用百官。當時百官所用的印,因官爵等級不同,有金質、銀質、銅質的區別,大小也不相等。“計吏”,州郡裡的屬官,負責每年向朝廷呈報所在州郡的戶口、屯田、賦稅和盜賊等事務。“從弟”,即堂弟。“南兄”,指袁術。“北兄”即指袁紹。報告前部歷敘袁紹謀立劉虞為帝、謀在鄄城建立新都及袁術圖謀擁戴袁紹為帝等史實,言之鑿鑿,從而有力地展示了袁紹雖“累世受國重恩”而“凶逆無道”的罪惡,為自己“輒勒兵馬,與戰官渡”的行動大張其本,說明了討袁的正義性。後部羅列輝煌戰果,不言己功而己功自明。“巨億”,指十萬以上,言其極多。全文純用事實說話,無虛報浮誇之弊,也無志滿意嬌之嫌,是一篇非常實在的文字。

這份表文,算是為曹操的官渡之戰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七“非惟天時,抑亦人謀”

官渡之戰是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列舉的我國曆史上“雙方強弱不同,弱者先讓一步,後發制人,因而戰勝”的著名戰例之一。戰爭的勝負取決於雙方政治、軍事、經濟等多方面的條件,但首當其衝的是雙方軍事實力的較量。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實力明顯不如人力物力上都佔有絕對優勢的袁紹,但他卻以少擊眾、以劣勢對優勢並最終大獲全勝,其取勝之道是值得後人很好地深思的。

從軍隊人數來講,曹操的軍隊要比袁紹少得多。袁紹的兵力,《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說有“眾十餘萬”,同書《袁紹傳》說有“眾數十萬”,從中挑選了“精卒十萬,騎萬匹,將攻許”,《後漢書·袁紹傳》的說法與此相同。而曹操的兵力,《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說是“不滿萬”人,其中還“傷者十二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