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曾經百般反對;如今忠彥做了宰相,廢止了先帝的法度,這就表明,忠彥能夠繼承父志,陛下卻做不到。”
這傢伙真是挑撥離間的高手,一番話說得皇帝黯然神傷且怦然心動。
鄧洵武接著侃侃而談:“陛下如果想要繼承父兄之志,現在的朝中沒有人能幫助您。”
說著,他給皇帝展開了一張圖,就是那張著名的“愛莫助之圖”。
這張圖仿效《史記》中的年表,按照宰相、執政、侍從、臺諫、郎官、館閣、學校分為七類,每類又分為左右兩欄,左邊為變法派,右邊為保守派。結果,變法派的左邊,人名寥寥無幾,從上到下只有五、七人而已。宰相執政一級的,只有執政一人;而保守派的右邊,則有密密麻麻的一百多人,宰執公卿滿朝文武,“蓋舉朝無遺焉”。最後,在左邊變法派的最上面,用小字密書著一個名字於宰相之下。皇帝細細看去,乃蔡京二字。
鄧洵武告訴皇帝:假如皇帝要繼承父志,就非用蔡京不可(26)。
公元1102年,即崇寧元年五月,韓忠彥罷相;蔡京官至尚書左丞,已經是副宰相職級,大約相當於宰相助理的樣子。這種快速提升足以令人眼暈。曾布覺得不好時,已經無力阻攔了。更糟糕的是,此時的蔡京對曾布根本就不假以顏色,該出手時就出手。作了尚書左丞還沒滿月,蔡京就用一份奏章徹底斷送了曾布的宰相夢想和第二宰相的寶座。
事情起因於曾布的不爭氣。
他向皇帝推薦陳佑甫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