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女小雅上了幼兒園中班後,喜歡上《公主的月亮》這個故事。故事的內容是一個生病的公主,要求國王父親幫她把月亮摘下來給她,這樣她的病才會好。國王找了全國最聰明的大臣與智者齊聚一堂,大家都想不到對策,沒有人知道如何把遠在天邊的月亮摘下來。只有那個平常只會逗人笑的小丑,想到了解決的辦法——既然是公主的問題,自然應該要問公主解決的方式,所以他找到了公主,問公主要如何把月亮摘下來……
我常常會跟雅爸說:“小雅真是個藝術家啊!”這句話半是認真,半是開玩笑。
小雅聰明、迷人、專心、學習力強、友善、畫畫一級棒,但她的個性也強,偶爾會鬧情緒。從小班開始,老師就叫她“小辣椒”,因為她平常什麼都好,壞就壞在那偶爾的鬧情緒,一發作就天崩地裂,悽風苦雨。大人們往往得花上半個小時,才能把她的情緒安撫下來。_米_花_書_庫_ ;http://www。7mihua。com
我跟雅爸都是好靜、情緒平穩的人,我們兩個也幾乎不吵架。然而兩個安靜平穩的人,還是會生出火山般的小孩。小雅從小愛鬧愛叫,等她大一點不尖叫了,卻開始哭鬧;再大一點,則是會一碰到她不能接受的狀況就生氣大哭。她的情緒問題一直讓我跟雅爸傷透腦筋,而且不同的時期,還會發展出不同的新問題,讓我跟雅爸常有措手不及的感覺。
小雅的幼兒園是中大班合併,升上中班的那一年,班上從原本的9個小孩變成22個小孩,小雅也從原本班上年紀最大的小孩變成年紀中間的小孩。開學後,她的情緒狀況變得愈來愈不穩定。小雅是個完美主義者,她要求自己行為良好,也要求其他同學如此。回到家總是跟我們哭訴大班的小孩行為不好,或是他們跑來跟她說她畫的畫不好看。
吵鬧就有糖吃?
我跟雅爸都知道這是過渡期,她剛剛換班,需要重新尋找她在班上的位置。但她發脾氣的頻率愈來愈高,到最後只要一不順她的心意,她就發飆。我們跟幼兒園的園長會談,園長也只是要我們充滿耐心、多給她空間、多抱她親她,她要發脾氣就讓她發作,發完後再好好跟她談。
事後好好跟她談的這件事,雅爸做得非常好。雅爸甚至有注意到小雅很多的情緒是來自於不知要如何面對其他同學的壞行為,像是同學跟她說:“你今天穿得真難看”、“畫得這麼醜”這樣的話,她會因為受傷而發脾氣,卻不知要如何應答。雅爸花了很多時間一項一項地教她,教她在面對挑釁時要冷靜,要對自己有信心,也教她別人講了不好聽的話時要怎麼回話。我常會在雅爸幫小雅洗澡時聽到雅爸問小雅:“如果有人跟你說你做的美工真難看,那你要怎麼回答他?”我後來也從雅爸身上學到這一招,有事沒事就跟小雅做“實戰訓練”。
公主的月亮有誰比小孩更瞭解自己?(2)
但在小雅鬧情緒的當下,我們就一直處理得很不好,也一直很疑惑。我跟雅爸都是“愈哭愈不理”的父母,而且是“吵鬧就沒有糖吃”。我常得在跟她出門的路上警告她:如果不停止哭鬧我們就回家。而十次中有八次會以回家收場。做這件事對於老二其實不大公平,我們也常覺得老二莫名其妙地被“連坐”了。本來一家人高高興興地要去海邊玩耍,可是因為小雅堅持要聽的某音樂電臺,收音效果不好被雅爸轉檯,她就哭鬧不停,所以生氣的雅爸決定轉車頭回家。而這個回家的決定,通常會讓小雅哭得更嚴重,但至少,回到家之後,她可以在自己的房間裡哭個夠。
每次我把哭泣後跟我們道歉的小雅摟在懷裡,都會很心疼,覺得這樣的個性會讓她長大後很吃虧、很辛苦。
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跟雅爸都一直想著:在她鬧情緒的那一刻,我們應該怎麼做、可以怎麼做。因為不可能事事順著她的意,所以不可能避免掉那個衝突點,也不可能在衝突點上讓步,那不就變成“吵鬧就有糖吃”了?所以如果她繼續鬧情緒,我們也得守住我們的原則,這至少是我們能做的事情,不是嗎?
哭鬧的情況就這樣一直持續著。雅爸跟我開始做實戰訓練之後,她鬧情緒的次數有明顯減少,但情緒發作的當下,還是很讓人煩惱。
孩子,我真的很抱歉
直到那個傍晚,我跟小雅走路去公婆家的路上……
那天我們從公園要走路去公婆家。小雅在公園玩瘋了不肯離開,我催她催了幾次後,她臭著臉跟我離開,然後在我身旁說:“媽媽真是討人厭。”
我一聽也火了,很生氣地跟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