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2 / 4)

小說:素素文章 作者:冬兒

一。全球化下一步,會怎樣影響我們,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思維,又會催生什麼新的力量?

在全球化下一步的層層考問之下,有些驚恐,與環球企業家的兩次機緣都那麼在我的草率與隨意中以各種要求和理由而美好地錯過和失之交臂了,想著,可能,也許再也不會與這份雜誌有深度合作與或請教參與的機會,因我當初的強硬、傲慢,或許還有偏見。一向是關注時尚或介於時尚與財經之間的平面傳媒,而對單純經濟學的東西有些不敢問津,覺得那些理論離愛好、離興趣、離美麗等感性的追求距離太遠太虛幻。可是,當我沉迷時尚太久之後才番然醒悟,於是惶惶地買本《財經》。也許,此時,應在這些新銳的觀點與舌劍唇腔之中找回當年那曾經失落多年的經濟學天空:

全球化下一步。

中印論壇。

中國正成為全球創新熱地。

中國公司全球博弈。

熱錢湧入中國。

綠色動力與中國。

網路新勢力全球化時代的人才戰略。

電視論壇將與中央電視臺《對話》聯袂合作,陳偉鴻,一定又是他,五年之前的那個飄雪的中午,在梅地亞的那場長談,是那樣深度地帶給我心靈的觸動與理性的思考。五後之後,他仍然堅守於《對話》而成為那個欄目的重要標誌,頭上也有層層被崇拜被仰慕的道道光環。而今,還能一如當年那樣直率地走近他嗎?除非,同時我也再能以自己標誌性的成就。此時,我真正地感到了壓力,感到了慚愧,在這兩位朋友面前,在這兩家媒體面前。全球化之後的思考,也從腳下第一步開始,從今天開始。

陳偉鴻,我心目中的主持。

環球企業家,我心目中的雜誌。

張聞素20060915北京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在清華聆聽智者的聲音

每次到清華,都有神聖的迴歸母校的感覺。

“穿梭於車水馬龍中的我們,迷失於高樓大廈中的我們,是否於某一個街口的轉角駐足回想:走過平凡的成長軌跡後,應帶著怎樣的智慧與希冀面對前方的風雨征程,讓心中的夢想之花在春風欣然而至的那一刻極盡輝煌。人生起伏,誰能笑看風雲,聆聽智者之聲。”

大家一遍遍念著剛剛用手機網路搜下來關於晚上在清華大學講學的前言解說詞,傍晚走在清華園裡,與兩個同仁談笑風生,又有了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英姿瘋爽。

晚上的演講是臺灣學者傅佩榮先生談孟子思想看成功之道。據說,他的演講具有穿透靈魂的力量。傅佩榮,美國耶魯大學博士,曾於比利時魯文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講學,執教於臺大哲學系,他今晚的講座是孟子之道,比如土孝道,比如簡單,比如教育與哲學等等。

結束之際正好劉老兄來電說已經到了紫光國際學術交流中心,於是趕緊從教室撤出,再次碎步徜徉於夜幕中的清華,樹木參天,綠植蔥蘢,腳步匆匆,一棟棟教學樓燈火通明,校園裡是來自全國各地和世界各地的精英學子,小小的年紀他們在這裡談論著個人志向與國家大事,想起剛剛那位教授的感慨之言: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師之最大快樂也。況且是在群英薈萃的清華。水清木華,走過百年樹木掩映的道路,覺得教授剛才的形容真是貼切無比:這哪裡是校園啊?清華園簡單就是一片森林。

手機又響,劉兄問何時到。我說正在經過當年我經常上課的教室。

經管學院的緯綸樓,這是我數年前跑上跑下無數遍的教室與辦公樓,當年,我懷著滿腔的考博赤誠找到博導,在這裡的那些談話,在這裡的報名,在這裡被姜彥福教授安排必上的那些MBA與EMBA的課程,還有那些讓我身心洗禮的那些哈佛模式的全英文管理課堂以及那位來自美國的商務英語教授。。。。。。對了,還那些不斷借給我看的中海石油的子江。快到東門口處,抬眼望去,是清華園賓館的霓虹燈,那裡是我數年前在這裡每月必到的總裁班的指定午餐處,來自全國各地的同學每天中午聚在那裡談笑風生相互指點迷津。畢業於哈佛的張老師,當然也是課程的創辦者,每次把大家的飲食起居學習生活安排得無微不至。

東門口處,是銘刻著清華大學校訓“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巨石,不禁一陣感動,這八個字在清華百年教書育人的歷程中,勉勵了多少學子啊,還有那些沒有機會在清華上課而只是駐足參觀的國內外遊人。當年,當我第一次面對這塊石匾,內心是那樣的肅穆,是那樣的熱血沸騰,直至現在,每每面對這樣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