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寂寞又沉默的眼神,雖然,在母親過世之後,我是那樣的思念著父親依賴著父親牽掛著父親。回家的路是那樣漫長,計劃了很久、等待了很久、商議了很久、電話了很久,自五個月前女兒出生之後,一直想抱著孩子早點兒回家看看,但又止於孩子太小旅途奔波的擔憂。
父親一見到我的女兒他的外孫女兒,臉上便樂得開了花,連忙抱過去看來看去,象認真欣賞著一件精緻的工藝品,又似乎想在這個嬰兒的臉龐上極力找尋著家族遺傳的痕跡,“看著她熟悉嗎?”我趁勢問著父親。熟悉啊,我們家的孩子怎麼不熟悉啊。“她長得象誰啊?是不是有些類似她的姥姥?”有點兒,父親邊逗著孩子玩兒邊應承著我的故意打趣。其實何止有點兒,這個孩子象極了她故去的外婆,無論從臉形、眼睛、嘴角兒、甚至整個頭部的輪廓都有著我媽媽的影子,從生完孩子看到她的第一眼,就發現了我媽媽當年健在甚至年輕之時的神韻,以科學的說法描述應是隔代遺傳吧,但是,無論如何,歲月輪迴,前世今生。
我的父母都是極度熱愛並且極度喜歡自己親手帶孩子的,不僅對我們,對於孫輩的關懷和寵愛更甚,爸爸和媽媽不僅養育了我們,還養育了並且還在渴望著繼續養育我們的孩子們,因為弟弟妹妹家的四個小孩子無不在我父母的關懷關助下茁壯成長著。母親健在時經常與父親兩個人輪流在我耳邊嘮叨,快點結婚生子,趁著我們都健在,可以為你專職地帶孩子長大。他們盼望著,盼望著,可是母親終於沒能等到這一天,三年之前她老人家在等待和期望中離去,留下老家孤獨的父親和一個人在外單飛的我。
父親仍象母親健在那樣,定期趕過去打掃我那所人去樓空的空房子,擦地板、抹桌子、洗被褥、澆花草、購置基本用品、代交水電暖氣費…。。只是不同的是,父親每每來來回回我那套單居,再沒有人與他同行,總是他一個人踽踽地,默默地,數年如一日做著相同的事情。我知道,父親在用這樣的方式寄託著對母親不變的追憶,以及對女兒的無言愛意。
歲月老去,但是在記憶中永遠不會老去的是父親沉默的愛。
其實父親的父親應是地主出身,父親應當是當年的遺少,祖父青壯年時期于山西多年從軍,部隊曾通知家人祖父在戰爭中犧牲,沒想到多年之後,祖父又神出鬼沒地活著回來,家中上下百十口人都以為見到了他的魂魄,於是,這樣,才出生了比子侄輩年紀還輕很多但輩數很高的父親。雖然多年之後甚至在我讀小學中學期間還有三鄉五里的老輩兒人都喊他少東家,但其實,父親根本沒有享受到那個當年的大富之家的任何榮華與富貴,相反,他耳聞目睹並親身經歷了土改、四清、*等家中土地被均分、家中老屋被共產的有家不能回的艱苦悲情而落魄的長期歲月。在那樣的歲月裡,父親和母親結婚生子,相依為命相濡以沫。父親的大家庭在經濟政治方面的變故以及那個時代的背景導致父親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失去了應有的工作機會和社會地位,並且因此養成了長年累月沉默且沉重的性格。
所以,父親愛我們的方式也是沉默的,獨特的。在我兒童時代的記憶中父親總是愛邊抽菸邊陪著我們做作業,有時還親自輔導我的數學課,總是在新學期發下新課本的第一時間為我們的新書包上潔淨的書皮,在中考和高考每個流火的七月考試時都會耐心地守在我的校門外,在每科考試的休息間隙隔著校園的鐵柵欄門送來解暑的雪糕並看著我一口口吃下去。從我初中時代開始直至高中、大學等寄宿住校生涯,父親每個學期都會親自把我送到校園安頓好衣食起居才會放心地離去,可以說,正是在父親的接來送往中,我讀完了中學和大學。不斷的歸去來,母親流露的是盼歸的眼淚,父親流露的是沉默之餘的開懷。但無論如何,他們窮其一生的培養,眼睜睜地看著我一次比一次走得更遠飛得更高,而父親,則視我為他今生最重要的驕傲。
我的父親和母親,他們窮其大半生經營著政治和經濟雙重磨難中的家庭,在進退維谷中全家相互攙扶著走過了人間最為崢嶸的歲月,嚴以自律並生兒育女,清檢而低調地生存,他們把全家最好的衣食和最多的錢財供給我讀書求學,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做兒女的我們,就如父母雙翼下的雛鳥兒,我們承歡膝下時,他們給予我們呵護和哺育,展翅遠飛時,他們在故鄉翹首盼望。
父親說,我的女兒京京過了七八個月就帶回老家給他養著,我答應了,我想他一定會把她養得胖胖的、壯壯的,聰明又快樂,對此我堅信不疑,因為,父母一向視含怡弄孫為最大快樂,此外,更重要的,我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