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與日本巡邏艦隊遭遇,雙方隨即再次爆發激戰。此次海戰,朝鮮方面一艘幾百噸的小艦被擊沉。
朝鮮方面遂以此為藉口,要求日本政府嚴懲肇事兇手,賠償朝鮮方面的損失,共計白銀一千萬兩!面對朝鮮政府的訛詐,日本政府當然不會答應,隨即斷然拒絕了朝鮮政府的無禮要求。隨後朝鮮政府以此為名對日宣戰。
對此日本政府曾向華夏提出強烈的抗議,但是華夏帝國始終置之不理。日本政府無奈,只能被迫應戰。
這時日本政府最害怕的莫過於華夏帝國會直接參戰,但是戰事爆發之後,華夏帝國卻始終沒有直接出兵的意思,這使得日本政府不由的放下心來。日本政府錯誤的以為,任超剛剛稱帝,國內局勢不穩,任超根本沒有做好全力和日本開戰的準備。於是日本政府決定好好教訓一下,這些不知死活的朝鮮人。
第360章完全不是對手
實際上任超根本就沒有將這些小鬼子放在眼裡,日本不過是小小的一個島國,土地貧瘠,資源短缺。如果當初不是僥倖打贏了甲午戰爭,日本根本沒有崛起的可能。而在這個時空,任超橫空出世,在甲午戰爭中打敗了日本。不但令日本沒有得到一分的戰爭賠款,反而因為甲午之戰而耗光了幾十年積累的國庫。這幾年來雖然日本發憤圖強,已經逐漸恢復了國力,但是華夏帝國相比,根本不在同一個檔次上面。
日本人以為華夏並沒有下達軍事動員令,就錯誤的以為華夏沒有直接參戰的打算。熟不知以此時華夏強大的國力而言,對付一個小小的日本,根本沒有必要實行什麼全軍動員。
此時的日本陸軍總共有八個常備師團,總兵力不過才十幾萬人。而華夏帝國一個華北軍區就有超過三十萬軍隊。再說海軍,此時的日本聯合艦隊,雖然又節衣縮食的購買了一批軍艦,但是總噸位也不過才六萬噸左右,而華夏帝國僅僅一個北海艦隊的總噸位就超過了二十萬噸。而且目前日本最大的戰艦,才不過是排水量六七千噸的鐵甲艦,其戰鬥力也就比當初的定遠艦在火力和航速等方面強上那麼一點而已,而北海艦隊僅僅是上萬噸的戰列艦就有六艘。實力相差如此懸殊之下,日本人根本沒有絲毫的取勝之機。因此任超根本沒必要下達全軍動員力,只是暗中命令東北軍區和華北軍區的幾個師,以及朝鮮和琉球駐軍秘密備戰。
1902年8月,日本聯合艦隊主力與朝鮮艦隊主力在對馬海峽遭遇。
朝鮮艦隊是在任超的大力扶持下,朝鮮政府興建的海軍艦隊,經過幾年的發展,已擁有大小戰艦三十餘艘,但是大多數都是小型艦艇。總噸位大約在四萬多噸,旗艦大韓號為排水量七千多噸的鐵甲艦。比之日本聯合艦隊要弱上一籌。
朝日對馬海戰最終以朝鮮艦隊戰敗宣告結束,此戰朝鮮艦隊先後有兩艘巡洋艦和三艘驅逐艦被擊沉。而日本方面也付出了三艘主力戰艦的代價,雖然取勝,但是也僅僅只是慘勝罷了。
而就在對馬海戰爆發的當天,華夏帝國皇帝任超正式釋出對日宣戰詔書。而與此同時,駐紮在琉球的北海艦隊第三分艦隊主力,早已經奉命北上。同時旅順和青島的北海艦隊主力也紛紛趕往日本海域。
對馬海戰結束之後,日本聯合艦隊並沒有趁勝追擊,而是直接返航了。因為此戰日本艦隊的損失也不小。日本聯合艦隊準備先返回佐世保的海軍基地進行補充之後,與朝鮮艦隊再戰。
聯合艦隊旗艦三笠號指揮室內,此時的聯合艦隊司令官有地品之允中將滿臉的愁容。這艘三笠艦並不是後世大名鼎鼎的三笠級戰列艦,而是一艘排水量只有七千多噸的鐵甲艦,比之歷史上的三笠戰列艦要小上不少。但是就是這樣一艘戰艦,還是日本人緊衣縮食楞從牙縫裡擠出來的。畢竟在這個時空裡,日本人並沒有取得甲午戰爭的勝利,沒有鉅額的戰爭賠款,自然也就沒錢建造大型的戰列艦。不過小鬼子一向危機感極強。尤其是眼見華夏帝國不斷的強大。日本人更加的害怕,這兩年日本的國力逐漸恢復了,去年的時候,日本人經過籌款。終於攢夠了足夠的錢,在英國定製了兩艘排水量一萬多噸的戰列艦。但是這兩艘戰艦還在建造之中。
雖然即便有了這樣兩艘鉅艦,日本聯合艦隊也根本無力和強大的華夏海軍相抗衡,但是總比現在要好的多。有地品之允無奈的嘆了一口氣。現在日本政府上下根本沒有一個人主張進行這樣一場毫無勝算的戰爭,朝鮮人日本自然是不會看在眼裡的,雖然此時的朝鮮已經今非昔比。但是比之日本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的。但是朝鮮人後面還站著一個強大的華夏帝國,對於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