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大巴的地方之後,大巴已經駛去了遠處的山路盡頭,繞過一個山角從呂陽的視野中消失了。
大巴先前停下的地方,堆放著十幾個大箱子,還有一些大袋子,幾名景區工作人員正把它們一一轉運到石梯上方,然後再用手推車把它們從大路上推到景區裡面去,看起來這些箱子、袋子,是大巴順路給他們稍帶進山的貨物。
“大巴怎麼回去了?”呂陽向一名景區工作人員問了一聲。
“你們不是要在這裡住上幾天嗎?大巴幾天後再過來接你們啊……”工作人員有些奇怪地回了‘林茵’一句。
“你們誰有大巴司機的手機號?”呂陽又問了幾人一聲。
“沒有,你找他幹嘛?就算有他的手機號,沒訊號也打不通啊……”
呂陽徹底傻了,他再次搖了搖頭,大巴跑了,司機的手機打不通,想叫回來是不可能的了……不過……這麼大的景區,應該還有別的車輛吧?
先回去和伊雅她們會合了再想別的辦法吧。
呂陽回到景區之後,從林茵的隨身物品中找到了這次他們兩個小班此次史蹟考察的相關資料,確認了這一次史蹟考察的內容,就是磨盤山上的山頂村遺蹟!
伊雅走的時候,說去磨盤山,呂陽萬萬沒想到山頂村就在磨盤山上,如果知道的話,他是絕對不會讓伊雅到這裡來的。
山頂村景區很破舊,進了景區大門之後,走不遠就有一個賓館,名字就叫山頂賓館。山頂賓館一共有四棟小樓,每棟樓有三層,每層十多個房間,四棟小樓一共最多可容納三百多名遊客同時入住。
但山頂村景區明顯經營不善,目前山頂賓館只有一棟樓處於運營狀態,其他三棟樓樓門緊鎖,看起來很久都沒有啟用過了。
山頂村景區裡,圍繞著山頂賓館有一大圈民居,養著牲畜,兼賣一些零食、山貨、玉石之類的。說是商店,其實就是民居,沒遊客的時候,所謂的店老闆、老闆娘們……其實就是山民們打著麻將,大聲互相開著玩笑,小孩子們則在附近追打著,吵鬧著,讓這裡看起來有了幾分生機。
從手中的資料上,呂陽瞭解到了山頂村是伊雅和林茵所在的中藝學院各系學生每年必來考察採風的地方,林茵和伊雅學的藝術設計,來這裡是為進行文化史蹟考察,說是考察,不過就是到山頂村遺址及附近山林幾個破景點那裡四處轉轉而已。
進入山頂賓館之後,大家得到了一個很不幸的訊息,山頂賓館的固定電話這兩天也全都打不出去了,據說附近的移動基站和電信基站是修建在一起的,此次雷雨之中,同時被雷擊給燒燬了!
呂陽越發覺得這一切很不對了……
所謂的景區,有人煙的地方範圍並不是很大,離開山頂賓館稍遠一些的距離,就顯得沒什麼人煙了,遠遠看去是大片大片的菜地果園之類的,但都見不到什麼人,雞嗚狗叫聲倒是此起彼伏。
呂陽很快就在附近轉了一圈,他沒有能找到任何車輛,隨後他向那些所謂的景區工作人員問了一下……情況確實很不妙……這景區裡,目前確實沒有可供出山的交通工具。
景區裡這些工作人員,分明就是些自給自足的農戶,磨盤山佔地極大,雖然稱之為山,但山體如名字所言,就像一個大磨盤,山頂上大部分地方平整如平地一般,而且土地肥沃、陽光和水源充足,所以山民們在附近種地種菜種果樹、種一些特產山珍,養雞養鴨養豬養魚,不僅夠自己吃的和供應前來考察的學生們以及零散遊客,甚至還有富餘的送出山外賣錢。
景區使用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引導山頂湖的水源,這些電力水利設施全都是幾年前大力開發景區時一起投入修建好的,一直使用到現在,雖然有些損壞,但基本能保證景區的使用,讓這裡儼然成了一個世外桃源般的世界。
除了大巴之外,景區確實還有一輛貨車來往于山裡山外運輸貨物出山,運輸一些生活物資進山,但是現在這輛貨車不在景區裡,什麼時候能回來還不一定。
這次大巴帶著學生們進山,捎帶過來的十幾箱貨物主要是油、米、面,以供應給這些考察的學生們吃的,送足了幾天的量,不到考察結束,大巴估計是不會再回來的了。
山頂村景區自修建時一次性大投入之外,近一、兩年根本沒怎麼維護,景區裡的石板路基本都修建完畢了,比如通往山頂村遺址的那條很長的山路。但規劃好的其它風景點都還沒有開工就廢棄了,讓整個所謂的景區基本保持著自然風光,不過這並不是中藝學院選擇它作為史蹟考察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