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荊南軍的區域性優勢,二十萬對五萬,還是沒有任何城池作為屏障的野戰,恐怕在漢末任何一位軍事家的眼中這樣的戰役人數佔優的一方都是必勝無疑!周瑜更是將張遼燕雲軍的戰力還做了最大的估計。
可事實證明只要沒有經過實戰,一切的預測或是猜度不管你自己是否覺得已經足夠重視對方但還是屬於紙上談兵。純熟無比的陣型運用,時機精巧的變化轉換,高昂至極計程車卒士氣以及超越了估計的團隊戰力發揮,再加上主將張遼恰到好處的沉穩指揮,即使周瑜也不得不承認當生死之戰來臨之際,漢軍能發揮出的實力已經遠遠超出了他能做出的預計!
五倍與敵的圍攻一個時辰才能突破燕雲軍最外圍的陣營,三個時辰之後方才取的較大的進展,荊南軍與漢軍之間的差距已經不僅僅是在實戰上了,無論是訓練還是戰術,意志或是堅持,兩軍絕不在一條水平線上,那是質的差別,也難怪張遼這樣的名將在明顯敵眾吾寡強弱懸殊的條件下依然敢於輕軍直進,換了自己對形勢有著如此的判讀怕也會這麼做吧,畢竟冒著自己被殲滅的風險代價是抓住對方全部主力,那麼絕對值得冒險!
當雙方開始犬牙交錯短兵相接進入戰鬥**之時,周瑜已經將殲滅張遼燕雲軍的預計時間做了一次又一次的調整,七個時辰,他至少需要七個時辰才能將對手完全擊潰。可問題在於漢軍其餘各部會給自己那麼長的時間嗎?就算給了他花費巨大傷亡擊破燕雲軍就能扭轉戰局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啃一個燕雲軍已經如此費力,更別說接下來的西路軍了。
不過事到如今周瑜已是騎虎難下了,仗打到這個份上他要是主動撤軍就等於自尋死路,他可以肯定張遼若是見自己如此就會義無反顧的撲上來!橫豎都是一般,殲滅燕雲軍就算是最佳的結局了。
不過就是最低的目標周瑜也未能實現,漢軍的後援來的太快,太猛,郝昭的一營士卒還只是騷擾,但隨後而來臧霸卻在燕雲軍最為艱難的時候給了張遼最大的助力!六千餘人,在數十萬大軍的糾纏之中這並不是一個起眼的數字,可來的是號稱天下第一強軍的飛虎軍。臧霸擊破了當面阻擊他的兩萬荊南軍士卒,付出的代價是一半的傷亡,也就是說這六千多人還有一半帶傷,但兩軍聯合起來的威力卻讓他們頂住了對手最強的衝擊。
等到張繡的益州營再度趕到戰場的時候周瑜知道自己已經沒有任何一絲的機會了,漢軍各部將領之間那種不需言傳的默契合作更讓他震撼,雖然益州營趕來之時也是風塵僕僕疲勞不堪,但荊南軍也沒有實力將對手三軍士卒盡數吃下。敵軍的騎兵哪裡去了?按照漢軍的編制三軍士卒就是一萬多騎兵,這一萬多精銳沒有一個出現在戰場上。
張遼會有排兵佈陣上的失誤?周瑜是絕對不會這麼認為的,那些騎兵要麼就是穿插在自己的左右意圖截斷荊南軍的歸路,要麼就是在不遠處潛伏著等待機會,等待能將荊南軍主力一舉擊破的機會。而無論是哪一種可能性都是現在的周瑜所不能接受的,那將意味著全軍覆沒!
退,周瑜不想卻不能不做出這個痛苦的決定,再戰下去哪怕多一刻荊南軍全軍覆沒的可能就會增大幾分,他不能看到這樣的結果,反敗為勝的希望現在看起來已經是極為渺茫甚至不復存在,但只有把主力儲存下來他才能去爭取那一絲的希望,奇蹟,現在也只有指望奇蹟出現了。
周瑜撤軍之時張遼終於深深的出了一口長氣,但隨即他就率領殘餘已是筋疲力竭計程車卒對對方展開了反追擊,衝上去纏住對手,為後繼的友軍創造最為有利的局面成了張遼臧霸張繡三人最大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