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縮陣型,直衝敵軍中路。”在敵軍轉向之時格里芬羅的臉上露出了驚訝之色,他沒有想到一支騎兵部隊能夠在全力奔行之中完成如此完美的轉向攻擊,那已經超出了他的認知範圍。這是他今天第一個失算,不過他也知道越是此時越不能慌亂,要堅決貫徹自己的作戰方案。騎兵之間的對決最怕的就是被對方帶動節奏,那會是失敗的開始。
沉悶的馬蹄聲遮掩不住那一串串弓弦拉動的聲音,幾乎在一瞬間一捧箭雨便撒向衝擊之中的羅馬士卒!藉著戰馬的衝擊之力,箭矢更添威力,且不說羅馬騎士裸露在外的手臂與大腿,就是皮甲覆蓋的身軀也會被高速鋒利的箭頭所穿透,當即就有不少的騎軍士卒被射落馬下。
格里芬羅聽過阿佳門羅對漢軍能與馬上奔跑之中放箭的描述,他承認做到這一點很難,方才下達收縮陣型號令之時就是針對敵軍箭矢的殺傷。但在想象與事實之間是有著一條不可跨越的鴻溝的,敵軍在轉向之後的三十步之內就完成了提速,放箭的時機與動作無可挑剔,這在站前你讓格里芬羅去想,肯定無法估計,這是他今日第二個失算。
完成一陣飛射之後,漢軍騎軍開始奔向羅馬騎軍的兩翼,與此同時他們的飛射絕沒有間斷,此刻就不是全軍放箭了,而是一隊一隊極有韻律的出擊。追求的是精準打擊而非一開始的全面打擊,受到箭矢的攻擊,羅馬騎軍的速度稍稍放慢乃是必然,司徒非則正是利用這一點躲開了格里芬羅對自己中軍的衝擊,漢軍散兵遊擊陣型已然成型。
漢軍騎軍的騎術在羅馬騎軍之上,他們的配合更是十分的精妙,格里芬羅感受到了這一點,他們就是想利用精準的箭術來給自己帶來巨大的殺傷,隨後趁亂加以攻擊。他更知道敵軍為什麼一看見自己就撤退了,因為地形,倘若方才在山谷之中這種戰術就施展不開!
“左右出擊,黏住敵軍。”思考再三格里芬羅還是下令騎軍一分為二追擊敵軍,羅馬軍沒有騎射的能力,倘若是這樣的遊擊作戰他們會被漢軍一口口吃掉,在士氣還未重挫之前他必須要抓住敵軍,只要能夠逼近展開近戰,羅馬軍人數上的優勢也會逐漸顯露出來。
“呦,反應挺快,到底是個將軍,不過如此簡單就想破我遊擊之陣?”司徒非一邊策騎駿馬高速移動心中卻是暗道,羅馬軍中那頭戴鐵盔其上插著紅纓之人肯定是一位將軍,藍瑟有過這樣的描述。遭受到漢軍突如其來的打擊損失不小,但羅馬騎軍也並未出現慌亂,執行將領的命令也很是堅決,這些司徒非都看在眼中,敵軍的素質亦是不差。
打打退退,退退打打,漢軍之中這樣的戰法被稱為“放風箏”,這還是開元天子親自命名的。此刻虎衛龍驤聯軍就在忠實的執行著這一戰術,高超的騎術和精準的弓術以及二者之間迅速的連線乃是採用這種戰術的基礎,而四周開闊的地形則為他們提供了更加廣大的空間。
“該分兵了吧,這樣追你一輩子也追不上。”司徒非自語道。
漢軍的戰馬十分優秀,但羅馬的戰馬也不輸之,格里芬羅自信不會看錯,而在競速之中馬術的差別是會被縮小的。可敵軍的厲害之處就在兩者之間的銜接做的完美無瑕,他們甚至還能作出背射的動作來降低羅馬騎軍追擊的速度。這一陣對戰的效果就是羅馬騎軍不斷有士卒中箭落馬,可漢軍始終不與他們正面為敵,只以飛射來消耗敵軍。
怎麼辦?難不成要立刻收攏陣型撤軍?那樣也太窩囊了,打了半天自己傷亡數百連漢軍都沒追上。可要是不退再如此繼續下去格里芬羅又看不見勝利的希望,憑現在的陣型他是永遠別想追上漢軍的。
思考再三格里芬羅還是下達了一系列的指令,羅馬士卒也開始分成多隊進行包抄追擊。對付漢軍的遊擊這是唯一的辦法,利用人數優勢壓縮對方的活動空間,以期能奪回戰鬥的主動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