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武院位於幽州書院的西側十里之處,論面積比之書院還要大上數倍,但內中設施就要差上不少了,一來是劉毅希望此地可以快快建成以達成他培訓士卒將領的目標而趕了不少進度,二來這裡求學的都是軍人,軍人嗎,保持艱苦一些的作風也是份內之事。軍隊是不能講任何安逸之道的,尤其是在此時亂世之中,隨時要保持強大的戰力。
武院的第一期人數與後面幾期相比人數不算多,但質量卻是極高,虎衛營統領張合、北平營統領太史慈,遼東營統領高順,白馬營統領嚴綱,西涼營統領樊稠,光是燕軍統領一級的大將這一期便有七八人之多,此外郎將副將校尉司馬也都是各軍之中的精英,在此劉毅都是冒了一定的風險,少了這些大將士卒的戰力亦會受到影響。
》520小說》小nbsp;不過與整軍提高戰力相比劉毅認為這些風險還是值得的,如今自己麾下計程車卒越來越多,編成亦會越來越複雜,假如不能用一個適當的方式來加以協調並提高整體的戰力勢必會影響到今後的作戰,武院培訓就會是一個最好的辦法,況且此時還是一眾諸侯的交戰之際
對此幾名軍師都給予了主公極大的支援,司州張虎原本是要抽調燕雲軍統領張遼張文遠前來參加武院第一期的,而正是考慮到司州的複雜性劉毅才退而求其次將之放在了第二期,其餘各地可是再無例外,除了留下必備的力量防止敵軍進攻外一入名單就定要前來。
第一期武院劉毅給出的時間是兩到三個月,相對較短的時間他挑選的將領自然也都是經驗豐富的沙場宿將,相對而言他們接受起來會更快,而久經戰陣戰功彪炳的各路大將們本身也是教官的較好人選,比如說高順提出的短促突擊戰略與攻守之要、張雋乂有關急行軍士卒體力的分配,包括嚴綱對馬力掌握的獨到之處,都可以開出專門的客堂讓他們一展所長,除了學習互相之間的交流亦是極為必要。
時間短任務緊,劉毅與幾位軍師在課程的設定上就要大費心思了,第一期擔任武院授課的也是以劉毅、郭嘉、賈詡、戲志才四人為主,想想看也是,站在講臺下,臺下是一大片隨著劉毅東征西討百戰百勝的戰將,誰不是心高氣傲?換了別人可鎮不住場子,說不得你還沒有在臺上說上一兩句臺下就開始起鬨了,那些可都不是善茬。
戰役學、後勤學、心理學、各軍協作配合作戰,馬步軍陣型調配等等就是此次武院一期的主要課程安排,而所有的教案都是出自劉毅與三位軍師的集體智慧,應該說隨著地盤不斷的擴大,士兵不斷的增多,經驗不斷的累計之後燕軍在軍事理論上也是不斷發展著的,透過武院的傳授劉毅將會培養出更多具備軍事素質的將領與士卒,再由他們去帶動各營各軍的普通士卒,以達到整體戰力提升的目的。
幽州書院還是有例可循,但這幽州武院說是前所未有也並不為過,因此劉毅和眾人也算是摸著石頭過河,一邊積累經驗一邊加以改進,而那些戰將尤其是統領一軍的大將對此就未必各個瞭解了。
來到武院就要暫時被解除兵權,這對各級戰將而言都是一件頗為不爽的事情,倘若是換在別處,說不定還真的有人就抗拒命令了,或是找出種種的理由加以推搪!不過在燕地這種情況並沒有出現,除了之前的溝通說服工作比較到位之外最大的保證還是劉毅超人的威望,不來?不來就是違背軍令軍法從事,你就是有天大的理由也沒用!而在燕軍之中士卒們對將軍的軍令那是說成盲從都絕不為過的。
但遵從歸遵從,你要讓這些統軍大將心裡沒些想法是不可能的,更有甚者還會帶著些小小的情緒,尤其是在進入武院瞭解了規則之後就更是如此了。身為一軍之首多風光自由啊?只要不觸犯將軍定下的軍令他們的權力都是很大的,一言就足以定下數萬人的生死。
可到了武院之後了?軍階是一律沒有了,不過是根據原本的職位分班,親兵?想也別想,每日的飯菜都要自己去伙房打,作息時間亦是極為嚴格,而且一入武院什麼佩劍啊,佩刀啊也是根本不允許攜帶,按照很多戰將的話來說,進入武院就和進入新兵營沒什麼區別。那些平時軍階還要遠在自己之下的教官們他們見了還要與之行禮,生活上的不方便和地位上的巨大變化產生一定的心理落差也是順理成章。
反正武院第一期開幕之時戰將們的抱怨就開始了,多少年沒受過這種罪了,就算是要學習可這也過分了一點吧?當然懾與將軍的嚴厲大家也最多就是在自己班裡發發牢騷,直接去找軍師甚至是將軍理論哪怕是張合這般的大將也會缺少這份勇氣,那肯定沒有好果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