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酌,言罷舉起案上茶碗一飲而盡,趙雲則順手為其加上微笑言道,這番見解與他心中所想也大致相同,攻城停頓之後的恢復或是給樂進喘息的機會倒還在其次,以燕軍優秀的服從性加之對燕王的崇拜這些雖有影響也不會是太大的問題,可速下樂平堅城對燕軍士氣的提升以及曹軍信心的打擊都會起到重大的作用,放棄極為可惜,但由此亦可見一定是有更大的戰略利益才能使得劉毅做出這樣的安排。
“今我軍張軍師與文遠公行孟起等戰曹孟德與漢中,燕王三將軍聯手進軍兗州,前番徐晃將軍之龍驤軍又兵出徐州,當年北平之會大王與眾人商討定下大戰方略與今而言卻是頗有出入。順觀之,三處戰局皆為一體,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單論兗州之處燕王命我等停攻樂平卻難有他處得利,可若非有利全域性大王又豈會有此將令?故私度之王之用心實在漢中徐州其一,不知三將軍意下如何?”趙雲平素待一眾將領官員都頗為和善,尤其是軍中大將,高順微微頷首示意之後便又在言道,此一番言語才是他方才一番冥思苦想之後真正的所得。
放掉一個可以振奮己方士氣打擊對方軍心的良機,燕王有所圖那是一定的,自從起兵討伐黃巾之日起,大小數百戰,戰場內外劉毅都不是吃虧的主,大便宜小便宜只要是便宜他是來者不拒。單以高順自身對兗州戰場的見解卻看不出此舉對於戰局有任何的好處,僅僅從這個區域性出發,這條停止攻擊的軍令絕對有貽誤戰機之嫌。既然如此他的眼光就要放的再寬闊一些,燕王的利益是否會在漢中與徐州呢?
大戰其時對於實時戰況劉毅向來對情報部門天耳與通訊部門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第一手的戰況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傳至他處,而在多線作戰之時各路主帥也享有這個權利,當然軍情與訊息的知情權也是有著職級劃分的,以眼下戰事為例,張虎、賈詡、甘寧、趙雲都有著與劉毅一般的許可權,而對於統領一級的大將很少會有不能讓其得知的資訊,但也只是很少,因此在資訊的掌握上遼東軍統領高順和三將軍之間還是有著一些的不對稱,所有局勢的分析判斷必須建立在瞭解情況的基礎之上,高順在最後才會對三將軍有此一問。
“敬方之言是也,其利不在兗州當必在漢中徐州之一,曹孟德之所以突襲漢中便在避實就虛,想要圍魏救趙,因此對張軍師的攻勢定是猛烈之際,他麾下士卒雖眾,戰力亦是堅強,可此兩年來其下荊州奪益州所部一直未能得到完善的整補,戰事打上一兩月其害恐尚且不顯,但一旦拉長必會逐漸顯露,因故漢中之戰對曹軍而言利在速決,我軍則要反其道而行之將其牢牢拖住!由此可見倘若兗州之戰速速有所突破對曹操而言當是沉重打擊,大哥親率鐵騎營由西路殺入兵鋒所指定當是那夏侯妙才與曹子和麾下的虎豹騎軍,唯有如此,你我方可盡全力與攻堅之中,亦不失為此戰之上策,就此而言,緩攻對我軍並未有利,除非張軍師之處已然有所進展……”趙雲緩緩而言,對整個戰局亦是有了自己的詳細分析,一方之帥對他的歷練極有好處。
“虎豹騎確是難得勁旅,兗州地利又在曹軍一方,若其在我攻城之時猝然而至當是威脅巨大,亦唯有我軍鐵騎營方可敵之,燕王所見不可謂不深,只要將之殲滅,以眼下攻擊樂平之戰況,兗州堅城並不在話下!按三將軍之言,漢中之處與曹操,兗州之處與我軍都是利於速戰速決,和燕王此令又是頗為相悖,似此難道還在徐州之處?”一旦論及戰事趙雲高順二人都是極為嚴謹,對漢中兗州二處戰局敬方與三將軍的看法亦是相同,倘若不是為漢中之事,那麼剩下的答案就只能是徐州,可與此處燕軍有何巨大的利益,徐南三郡不過口中之物。
“敬方心中疑惑亦是雲之所想,當年大哥與劉玄德共分徐州之地而不是將其盡數收入囊中除了對其尚要示好之外此處的易攻難守怕也便是主因,倘若那劉備貪戀此處不捨,以重兵守之,我軍全力出擊就是泰山壓頂之勢,只要將其軍中精銳盡數殲滅在此,揚州豈能不唾手可得?徐南三郡與我而言便是隨時可取!又有何利益所在?”趙雲言語之中也在向高順表明他並無此時徐州第一線的資訊,單從之前的形勢而言,徐晃龍驤軍對此處發次的攻勢似乎也談不上重大所得。
“哦,三將軍也是如此作想?那燕王的用意究竟何在?”兩年冀州刺史的經歷與不斷的學習趙雲在大局觀上的成長是頗為明顯的,樁樁件件抽絲剝繭分析的極為精到,聽得高順心中也暗暗佩服,但如今二人商議這個疑惑卻並未解開,不由再度陷入了沉思之中,這個念頭一旦生出不將其弄個水落石出心中終究難耐,是否還有忽略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