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1 / 4)

小說:愛迪生傳 作者:童舟

愛迪生和他的美滿的家庭受到了巴黎人民的尊敬和盛情接待。除了另一個發明家本傑明·富蘭克林以外,巴黎人民從來沒有對一個美國人產生過如此大的興趣。法國人用法語呼喊:“Vive Edison !”意思是“愛迪生萬歲!”

巴黎市特別贈送了一枚金質獎品給愛迪生,以示向這位美國大發明家表示敬意。

有名的巴黎愛菲爾鐵塔是為了紀念這次博覽會而造的,高達300公尺以上,是當時世界最高的建築物。在塔的底層,法國土木工程師學會特地為他舉行9000人的大宴會。請帖是由當時法國總統簽名的。在許多頌揚的致詞完畢後,主席愛斐爾率領了賓客乘電梯到他那在最高層的私室中去。

愛迪生被選為榮譽團團長。宴會上,最受歡迎的是法國大音樂家71歲的夏爾·弗朗西斯·古諾(Charles FrancisGounod )所指揮的巴黎交響樂團的演奏。預定的演奏完畢後,古諾站在指揮台上對聽眾說:“為了對前來我國的特別貴賓愛迪生先生表示敬意,特地獻上一曲。”於是奏出表示歡迎愛迪生的新曲,會場上的掌聲不斷。演奏完畢以後,古諾拿著自己簽名的樂譜送給愛迪生夫人,最後,法國總統也代表法國政府頒贈愛迪生大勳章。

“他們想替我套上一副肩帶,可是我是受不住的。我的妻子替我把那小紅章佩在衣襟上,但當我看見有美國人過來時,便馬上使它從我衣襟滑掉,我怕他們會取笑的。”

他又參觀了大歌劇院。總統夫人用了流利的英文寫給他一封祝賀信。並且請他到總統的私人包廂裡去一同參觀表演。屋中掛滿了美國和法國國旗。當他們走進門時,樂隊就奏起了《金星旗曲》來,同時全場都起立歡呼,愛迪生說:“那時真使我窘極了。”

愛迪生知道大家的喝采只是暫時的。他後來曾詼諧地說道:“宴會,宴會,宴會,儘管那麼的多,可是他們總不讓我說話。有一次我跟德佩交談了一會,又和我們的公使賴德談上三四句。我真不慣於這樣多的宴會。在中午我得參加一個他們所謂的‘早宴’,也許要坐到3點鐘。幾小時以後,又得出席一個什麼盛大的宴會了。真是可怕!”

當時聲名鼎沸的路易·巴斯德高興地引他參觀了剛剛建立的巴斯德學院。

義大利國王亨信爾特特地派了專使到法國來,贈給愛迪生一個義大利高階官吏的勳章,封他為伯爵,愛迪生夫人為伯爵夫人。

《費加羅》報館也邀了許多文壇鉅子和戲劇界著名人物來款宴他。人們歡呼著歡迎他的光臨,這家報館已經裝上了愛迪生電燈。

8月19日是慶祝達蓋爾公佈攝影術50週年的日子。愛迪生在這次宴會上遇見了法國攝影家馬雷博士。與馬雷的會晤,對愛迪生探索有聲電影具有重大意義。馬雷當時設計了一種電影“攝影槍”,用一塊圓形玻璃片和一個圓形金屬盤,盤上配有快門,使兩個圓形呈相反方向旋轉,用以攝影。後來,愛迪生參觀了馬雷的車間,又在那裡看到了一種連續顯示相片的裝置。愛迪生對艾爾伯特·史密斯表示:“當時,我立刻意識到馬雷找到了正路。”

愛迪生利用這次機會到歐洲到處旅行。他從巴黎轉到柏林、倫敦、羅馬,到處都受到不亞於巴黎的歡迎。愛迪生在德國和西門子大科學家赫爾姆霍茲會晤。德國進步科學家協會在海德堡特地設宴歡迎他,到會賓客120人。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受到了人民的尊敬和愛戴,但他總是說人們給他的榮譽實屬他的國家。

活動的照相——電影

在返美的大西洋旅途中,愛迪生畫了一張攝影機草圖。愛迪生前往法國之前,他催促迪克遜繼續他的工作。的確,迪克遜“拼命地”工作著,併成功地製造出一臺能將幾個動畫形象記錄在一條短膠帶上的像機。他還製做了一臺觀景器。它是一個盒子,人們往裡看,可以瞧見畫面在移動。這種像機被稱為“電影記錄器”,而那種觀景器則被叫做“電影視鏡”。

愛迪生從歐洲載著盛譽回到西奧蘭治來,友人們便把他請進實驗室的攝影室中,要他坐著靜觀一塊布幕上的動靜。幻燈開亮了,迪克遜的影像也在幕上出現了。他揚著帽子,笑著說道:“早安,愛迪生先生,我很高興你回來了。我相信你對於這有聲影片一定會覺得滿意的。”

愛迪生從歐洲旅行回來後,開始集中精力試驗條形底片,這種底片愛迪生曾在馬雷車間裡見過,它可以重疊起來。這時,對於下一步的電影探索工作,迪克遜和愛迪生之間存在意見分歧。迪克遜急於搞成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