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2 / 4)

小說:愛迪生傳 作者:童舟

能“把住這一系統,比任何人都更有效地將它向前推進”。但是,成功的跡象還未及顯露出來,這一“系統”就已經擴充套件成一項巨大的工業,它的財政、管理問題之複雜,單靠發明家已不能勝任,還要依靠律師、金融家和推銷商們的共同努力。愛迪生十分清楚地看到了這種重點的轉移,於是在他的倡導下,各公司進行了合併,最後於1888年建起了一個統一的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

隨著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的成立,愛迪生將由他資助建立的新型工業的控制權大部都移交給了他人。他所得到的報酬就是現金和時間,這些金錢和時間就可用來進行各類發明和試驗。特別是他想在留聲機的改進、“有聲電影”的研究以及將使他大大虧本的完善粉礦廠等方面再作些探索。

在試驗工作進行的過程中,他得到了一夥能幹的助手們的幫助,並從這些領域裡獲得了他人的經驗。因此他成為發明行列中的一員,而不是單槍匹馬的發明家。這位發明家的早期作用,已經由於技術的迅猛發展而變為過去。今天必須以多種技藝的相互配合和不同的甚至是互不聯絡的研究手段的開發作為成功的基礎,這也正是愛迪生建立“發明工廠”的原因。因此與早期從事電報研究時期相比,愛迪生此時的地位,已由一個單槍匹馬的吹鼓手,轉變為一個樂隊的總指揮了。他這個樂隊指揮的才能在探索電影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七 讓電影走出實驗室

好動與不滿足是進步的第一必需品。

我們常常不能看透的事,終久可以做到。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一個產業部門內生產方式的革命引起別個產業部門內生產方式的革命”。19世紀中葉以來,隨著電力工業的誕生與攝影技術的發明,有了“電”,又有了“影”,這才有可能出現電影。

偉大的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一直被稱為現代電影之父。1889年,他發明了放映機,獲得“活動電影放影機”專利權,這是一種展現活動物體照片的器具,它既無放影機也無銀幕。愛迪生作出關鍵性的一項發現是,使用伊斯特曼發明的條幅式“軟片”,循其長度拍攝了一系列的相片。然後透過鏈輪卡在底片兩邊的孔眼上使底片以仔細調整好的速度在閃光燈前面經過,照相就能連續快速地放映在銀幕上了。

1894年4月,他在紐約百老匯大街公開展出了他發明的“電影視鏡”。1903年,他的公司攝製了第一部故事片“火車大劫案”。電影的發明人遠遠不止愛迪生一個人。他的主要貢獻是“使電影走出了實驗室”。

興趣轉移的緣由

愛迪生把全部精力都用到了發明創造上,實驗和研究成了他的第二生命。愛迪生在發明電燈不久,又投入到一項重大的探索之中。這種重大探索的首要內容就是電影攝像機。愛迪生公司1889年開始拍攝電影,但到了1915年,生產卻突然停止了。

美國南伊利諾斯大學電影系教授約翰·默塞爾認為,也許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使愛迪生在1888年產生了決定將部分注意力轉向製造一臺電影機器的想法。

“首先,他發明的留聲機在當時是一項巨大的成功,這使他的名聲在世界上更加顯赫。愛迪生對技術的各方面都感興趣。他後來宣稱,他的確下決心為眼睛做點什麼,就像留聲機為耳朵所做的一樣。”

愛迪生說:“我偶然想到,我可以設計一種像留聲機之於耳一樣的對眼睛發生作用的機器,然後將兩者結合,就可以把運動的畫面和聲音全部記錄下來,並能同時再現。”

到80年代末,科學家們正奮探討這種可能,而愛迪生事實上已在10多年前就作出了有關設想。威廉·比肖普1878年11月發表的《與愛迪生共同度過的一夜》一文就已說明愛迪生早有考慮。

“第二,他了解像美國的邁布里奇(Eadweard Mu y …bridge )、法國的馬雷(Maray )以及英國的弗賴斯·格林(Fless Gering )這樣一些人從事的工作。”

拿邁布里奇來說,他發明了一種叫“動物實驗鏡”(Zoopraxiscope )的放映機。這種放映機透過一塊旋轉的圓形玻璃將形象投射出去,這樣就使這些形象顯得像在自然運動。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道:“這樣投射於螢幕的馬匹,如果再加上馬蹄聲和鼻孔不時的噴響,就會使觀眾相信面前是有血有肉的駿馬。”然而,這種攝影方法存在著致命的缺點。這就是為了拍攝馬匹一分鐘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