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張榮家族以前那些恩怨雖然不敢說徹底煙消雲散,卻也可以算是化為無形,為兩軍之間聯手抗敵打下了良好基礎。又互相敬了幾杯酒後,張榮和李璮開始討論起戰場形勢和下一步的戰術,張榮是地頭蛇,首先向李璮介紹情況道:“目前根據我軍掌握的情況,阿里不哥韃子這次侵入山東的兵力大約在四萬左右,這些天和我們拼了些消耗,齊國公你又滅了一些韃子,估計他們剩下的兵力大概在三萬五六左右。”
“那他們大概駐紮的位置呢?騎兵又有多少?”李璮問道。張榮指著沙盤答道:“韃子的騎兵大概有兩萬人,剩下的步兵都是偽宋軍隊,主力駐紮在泰安城外,另外在兗州城外駐紮了大約六千人,在濟州部署了兩千多人,牽制我們兗州和濟州的軍隊。”說到這,張榮補充一句,“剛才斥候來報,說是兗州城外的韃子已經撤軍向北,可能是想放棄牽制我軍的計劃,和主力會合全力攻打泰安。”
“這麼說來,這次戰役的主戰場肯定是在泰安了。”李璮有些皺眉,相對起兗州來,泰安距離李璮的大本營沭陽和大後方兩淮更遠,境內能夠限制騎兵行動的河流和山區更是幾乎沒有,在這種地方和阿里不哥軍決戰,對阿里不哥軍無疑更有利一些。不過李璮轉念一盤算,馬上又喜上眉梢,問道:“韃子的兵力數字確定嗎?泰安和兗州目前的兵力大概還有多少?”
“韃子兵力數字絕對不會錯,這點是老夫的斥候反覆確認的。”張榮猜到李璮的意思,趕緊給李璮喂幾顆安心丸,介紹道:“老夫在兗州的兵力還剩八九千人,濟州那邊是四千人,那邊一直閉城而守,沒大的戰事,基本上沒有損失。犬孫在泰安的兵力是八千五,除去這些天在戰場上損失的,應該也還剩六千來人,武器充足,城裡還有四萬多百姓,就是糧草少點,可能只夠撐五十來天。”說到這,張榮又補充一句,“不過兗州城是山東西路的屯糧處,糧草充足,隨軍帶上一兩萬石過去不成問題。”
聽完張榮的介紹,李璮表面上不動聲色,腦海中卻已經在精打細算,自己從沭陽三萬軍隊,張榮的兗州軍至少可以出兵五千,加上泰安張宏原有的軍隊,即便不動用濟州的軍隊,自己這邊總共可以動員軍隊可以超過四萬,而且還佔有城池優勢和百姓的後備兵源優勢,對付士兵素質參差不齊的三萬五千阿里不哥軍,應該有極大勝算。盤算到這裡,李璮咬牙向張榮問道:“老將軍,有一個問題希望你能告訴我實話——你有沒有發現韃子有繼續向泰安增兵跡象?”
“這傢伙,脾氣還是一點沒變啊!”張榮當然知道李璮是在害怕泰安戰役繼續擴大下去,演變成一場大型會戰。所以為了拉住李璮這個幫手,張榮也是咬牙說道:“齊國公,如果韃子有繼續向泰安增兵的跡象,老朽早就下令孫子放棄泰安了——齊國公不要忘了,老朽的幾個兒子都走在老朽前面,只剩下一個長孫張宏能夠繼承家業!難道老朽還想再經歷一次白髮人送黑髮人的人間至痛?”
李璮仔細一想,發現張榮應該不會騙自己,畢竟對他和張榮這樣的軍閥來說,除了權勢金錢和軍隊外,最重要的就是一個有著直接血緣關係的繼承者了——假如李璮和張榮換一個位置,是李璮的長子李彥簡被包圍在泰安城,發現阿里不哥有繼續向泰安增兵的跡象,李璮肯定會在第一時間調回兒子,那怕放棄一座城池也在所不惜!想到這裡,李璮拍板說道:“好,兵貴神速,乘著韃子還沒做好阻擊佈置,末將明天就率領三萬大軍,押糧萬石增援泰安!”
“多謝齊國公高義!”張榮大喜過望,忙又向李璮深深一鞠,主動說道:“老朽也讓次孫張雄率軍五千隨軍聽用,陪同齊國公北上。”張榮的意思很明顯了,四個孫子中有三個交給李璮做人質,就是讓李璮明白他的合作誠意,自己杜絕自己扯後腿的可能。李璮當然也明白張榮的意思,所以李璮心中有些暗喜,“好!只要這次把人情賣足,將來臨安封我為齊郡王總管山東時,張榮一家也沒臉反對了。”
……
互相消弭了之前的裂痕,又分別表示了自己聯手抗敵的誠意,李璮徹底放下心來,第二天上午——也就是南宋鹹淳四年的七月二十八,李璮果真率領三萬援軍北上,和張榮次孫張雄聯手押糧萬石趕赴泰安增援。訊息透過蒙古軍斥候傳到泰山腳下,又確定了李璮援軍的兵力情況,阿里不哥的御營中立即就炸翻了天,李璮的另一個仇人張弘範直接破口大罵,“李璮蠢驢,賈似道老賊到底給你灌了什麼迷魂湯?會這麼替張榮蠻子賣命?”
“蠢貨!”阿里不哥本人也是氣得一腳踹翻面前食桌,對李璮如此賣命的援救張榮祖孫既是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