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鐵定選擇郢州水路入襄,可是子聰和忽必烈都沒想到的是,賈老賊的兵力佈署之怪異,已經遠遠超過他們地想象!以至於賈老賊第二天凌晨在會議上向幾個宋軍高階將領公佈他的計劃時,賈老賊的死黨高達和李庭芝都驚得跳了起來,異口同聲的大叫道:“不行!兵力這麼佈署太危險了!”
第三卷 襄陽血 第九十章 韃虜血(2)
“不行!兵力這麼佈署太危險了!我們反對!”聽完賈老賊佈置的戰術計劃,參加決策的高達和李庭芝兩人都驚得同時跳了起來,異口同聲的反對道:“太危險了!我們的總兵力本來就比韃子的總兵力少,還要分成五路分頭和先後進攻?這麼做不只是危險,簡直就是瘋狂!或者就是荒唐!”
“危險在那裡?”賈老賊早知道高達和李庭芝一時之間很難接受自己的瘋狂計劃,便攤手問道:“你們倒是說說,我這個計劃有何險之有?就算失敗,我們又會有什麼傷筋動骨損失?如果成功,豈不是能一勞永逸的幹掉忽必烈?有效避免中原呈現三足鼎立的局面?”
“有什麼危險?”高達和李庭芝都楞了一下,仔細一想後,由李庭芝說道:“恩師,學生很明白你急於剿滅忽必烈避免中原三足鼎立的心理,可是由你率領部隊先進襄陽,吸引韃子全軍主要注意力,這實在太危險了。計劃雖然可行,但你如果在進攻途中遭遇意外,我們大宋軍隊群龍無首,豈不是立即崩潰?”
“我是一個人去襄陽嗎?”賈老賊笑著反問道:“本官不是說了,本官先帶數萬精兵和二十條炮船從郢州水路入襄,韃子在龍尾州修築的工事再堅固,埋伏再厲害,又能擋住二十條炮船兩百多門大炮的轟擊?退一萬步講,就算進軍不利,我軍無法突入襄陽。本官也可以領著船隊從容退回郢州休整,重整旗鼓再戰。”
“話是不錯,但我們覺得還是太危險了。”高達勸道:“太師,率軍衝破韃子的防線,可不比你到地方府衙地視查,戰場上箭石交加,刀山槍海。生死只在一線之間,要是……總之一句話。我反對這個計劃。”
“我也反對。”李庭芝的態度更堅決,揮動著雙手大聲說道:“將二十七萬大軍分成五隊,分兩批四路進軍,等於是變強為弱!我們的陸上機動力本來就不如韃子,再違背兵法常理過於分兵,等於就是給韃子把我們各個擊破的機會!所以我認為這個計劃決不可行,必須另外製訂進軍計劃。”
“兵書有云。未慮勝,先慮敗。”賈老賊慢悠悠的說道:“在制訂這個計劃之前,我和秉恕先生、文統先生已經反覆計算過此計失敗後的後果,結果我們發現,這個計劃看似冒險,其實安全,即便失敗,我們也有充足的後退餘地。比如高達你進軍不利。你大可以從容退回荊門或者江陵,並不用擔心被韃子切斷退路;而李庭芝你如果失敗,你可以順流而下退回郢州,與其他部隊聯絡會合,重新組織攻勢。向士壁那邊也有水路可退,至於曹世雄就更不用擔心。他地軍隊陸上機動力是大宋軍隊第一,退回信陽並不困難。所以我軍此計即便失敗,損失其實並不重大,最多被韃子各個擊退,並不存在諸路皆被殲滅的危險。”
凝視著沙盤地圖盤算良久,高達和李庭芝不得不承認賈老賊地話有道理,宋軍的多路同時進攻即便失敗,也不會存在全軍覆沒的危險。那邊劉秉恕也說道:“不瞞二位將軍,當初賈太師提出這個計劃時,小生與文統先生也被嚇了一大跳。但你們只要耐心一想。就不難理解賈太師的苦衷——現在阿里不哥已經開始加緊向山東河北一帶滲透,這一次宋蒙決戰如果不能殲滅忽必烈。忽必烈敗回北方之後,很有可能退回他後方唯一穩定的山西,扼太行以守山西,用山東、河北土地換取與阿里不哥的盟約。屆時中原大地三足鼎立,大宋並不佔上風,這中原戰亂,不知又將何時才能結束?”
“是啊,二位將軍考慮的只是目前地戰局,賈太師考慮的卻是決戰後的戰略形勢。”王文統也附和道:“如果我們在襄陽殲滅了忽必烈,那麼中原無主,忽必烈餘黨和漢人世侯各謀其政,彷彿一盤散沙,阿里不哥兵力較少,不足以立即吞併中原,而且他又不擅長籠絡漢人,沒有忽必烈對中原漢人的號召力。中原大亂之下,豈不是我大宋光復漢家江山的最好時機?”
“話是不錯,可……”高達皺緊眉頭,遲疑道:“我承認,如果我們能在襄陽殲滅忽必烈,戰後的中原局勢將對大宋十分有利。可賈太師這個殲滅韃子的計劃實在太冒險,成功的機會也不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導致我軍大敗;而且就算成功,不能一舉幹掉忽必烈,韃子地軍隊仍然可以退回北方,光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