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3 / 4)

小說:主公 作者:辣椒王

主心骨,以後怎麼辦全都聽他的!

李文侯趕緊學著古人裝大度,寬恕了那些內訌的手下,表示再也不追究,而且大誇特誇,說那些手下雖然反對他,可也正由此說明這些手下是忠心的,一心一意要和官府對著幹,不但無罪,反而有功,都是好兄弟,大家一起接著造反。

經過好一頓收攏,李文侯這才收攏到將近五萬羌兵,成份極其複雜,有先零羌的,也有其它小部的,不過好在這些羌兵大多失了首領,首領都戰死了,羌兵們成了散兵遊勇,倒是方便了他整合,雖然亂得不成樣子,可卻能聽他的話。

北宮伯玉在臨死時,讓李文侯帶著人馬去幷州,李文侯仔細地想了想,感覺除此之外,也沒有別的地方可去了,幷州離著大草原近,就算是幷州的漢軍圍剿他,可他也能去草原上,大不了去投劉九,兩軍合一是有希望東山再起,再戰扶角軍的。

李文侯主意打定,便帶著羌兵趕往幷州,可去幷州,往東北方向走,勢必要經過隴縣,羌兵雖多,可卻被打成了驚弓之鳥,不敢去隴縣搶劫。李文侯也怕耽誤了時間,被扶角兵追上,所以只好繞道,忍飢挨餓地在野地裡行軍。

穿州過郡,李文侯的軍隊好不容易才出了涼州地界,進入了幷州,騎兵行進,竟然足足走了十餘天,路上缺衣少食,說到心酸之處,真是讓李文侯這輩子都忘不了!

進入幷州地界後,第一個到達的地方,名叫兩界山。兩界山名為山,其實並非一座山,而是由十幾座小山組成的,嚴格來講是一個山區,各座小山也自都有名字,但合起來叫兩界山,山的西面是涼州,山的東面是幷州。

兩界山的主山峰,名叫寶蓋山,說高倒也不能算是太高,山的高度不高,可寬度和長度卻是很可觀,長足足有五六里地,寬也有一里來地,在山的正中間,有個寶塔蓋子似的小山包,算是山上之山,當地百姓以這個山包的形狀為名,給這座山起名叫寶蓋山。

俗話說窮山惡水出刁民,山多的地方賊就多。兩界山既是山區,又是在兩州的交界處,山高皇帝遠官府管不著,那賊就更多了。此時天下處於要亂而未亂的時候,不少所謂的英雄好漢,還都沒有找準自己的位置,馬馬虎虎稱得上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只能幹些沒本錢的買賣,說白了也就是落草為寇。

當然,這年頭落草為寇,當強盜搶別人,完全可以把責任推到官府身上去,只要說官府欺壓百姓,搞得民不聊生,把這個當成是正當理由,就可以安心當強盜,見著誰就搶誰了象趙雲在沒地方可去時,還當過一段時間的強盜呢,而且當得理直氣壯,就連別人都認為他當得對,沒有誰指責過他。

寶蓋山上,也有著這樣一個日後會被所有人認為是英雄人物,可現在只能“自稱英雄”的大強盜頭子,此人姓呂名布,字奉先,自稱打遍幷州無敵手,手下有小嘍羅五百餘人,在強盜當中算得上是家大業大,霸佔了整個兩界山地區。

呂布是幷州本地人,五原郡九原縣人,只因在家族中混不開,只好離了家鄉,來到兩界山混飯吃。呂布很想投靠個大官,做為晉身之階,只可惜現在幷州還算太平,太平之時,豪門子弟拿筆桿靠吟詩作賦出頭,只有亂時,他這種武將才能風光起來。

他連投了好幾個郡守,卻無人賞識他,連刺史他都求見過,可惜這時的幷州刺史不是丁原,現任的刺史大人不缺少乾兒子,不希罕收留他,所以呂布只好自力更生,來到了兩界山,開山立櫃,當了強盜頭子。

事實上,這年頭當強盜頭子是很有前途的,只要中原一亂,幷州受到波及,官府找不出能征慣戰的武將,而他一歸順,帶著手下去報效朝廷,那幾乎是鐵板釘釘的會立即竄起,官吏們還得使勁拉攏他才行,比如說認他當乾兒子,讓他當主薄什麼的。

可現在的呂布,還沒遇上肯給他當乾爹的丁原,離著遇見董卓更有好幾年,所以他只能搶劫過往行商,能混個酒足飯飽,就很知足了。

呂布這些日子過得著實的舒服,前不久,他的族兄呂智來投,這呂智便是匈奴劉黑豹的幕僚,劉黑豹被李勤殺了之後,他無處可去,便來了呂布這裡。好歹是自家親戚,呂布當然捨得一口飯給他吃,而呂智還算有點本事,連著給呂布出了好幾個主意,讓呂布搶了幾票大的,山寨的日子一下就好過了起來,簡直可以說是紅紅火火奔小康了。

這日,呂布正坐在英雄堂裡,忽有小嘍羅來報,說從涼州那裡,來了支軍隊,象是落難的羌兵,有好幾萬人,看樣子是想去幷州的。

第153章 呂布很囂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