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堂裡哭天哭地個不停,就聽院外傳來急促的馬蹄聲,袁紹一聽,便知是派出去的斥候,在城中只有身帶緊急軍情的斥候,可以如此疾速的奔跑,別的兵將都是不允許的,以免在城中疾馳,傷了過路的行人!
馬蹄聲在院門外停止,緊接著一個士兵衝進了院子,盔歪甲斜,跌跌撞撞,一進院子,這士兵就大叫:“袁將軍,大事不好,大事不好!”
袁紹立時跳起身,轉頭叫道:“怎麼了,出了什麼事,你是派往哪個方向的?”他派出了許多的斥候,有打探黃巾軍訊息的,有打探別的漢軍隊伍的,還有打探洛陽方向的,不知這個士兵是被派往哪裡的!
這士兵奔進了大堂,腳下不穩,一跤摔倒,他顧不得趴起來,叫道:“小的是往洛陽方向打探訊息的!”
袁紹驚道:“洛陽方向?可是李勤有什麼動靜了?”
這士兵道:“李勤扶立了新君,是皇三子登基了,年號永漢!”
劉協登基,袁紹倒不感到意外,李勤要是不扶劉協登基,那他才會奇怪呢他回頭看向董太后,又看了眼劉辯,心想:“完了吧,讓你們剛才哭得那麼起勁,現在才是你們該哭的時候呢!”
董太后傻了,她叫道:“安敢如此那李勤是什麼東西,豈可擅立新君?他,他憑什麼立皇三子,辯兒才是太子啊!”
地上計程車兵慢慢爬起來,他不認得董太后,但看樣子像是個很有身份的人,要不然豈敢她坐著,讓袁紹站著。他道:“回老夫人的話,李勤說得到了先帝的傳位詔書,改立了新太子,也就是皇三子,他還從……從……”他看向袁紹,不敢直接說出來。
袁紹揮手道:“說,不要吞吞吐吐的!”
這士兵才敢接著說,道:“他還說從袁老大人手中奪到了傳國玉璽,說袁老大人進宮,火燒皇宮,挾持了太后和太子,並搶走了傳國玉璽,想要私立新君,以便把持朝政,想要挾天子以令諸侯,幸虧被他給識破了,半路上搶回了傳國玉璽,這才能讓先帝把皇位傳給正統的儲君皇三子!”
說完,他把頭低下了,他估計出來了,可能眼前的老太太就是皇太后,而懷裡的小孩子就是太子劉辯,這一老一小兩個倒黴蛋兒,投靠到袁紹這裡來了!
董太后呆呆地不知說什麼才好,她才不在乎袁家被冤枉了呢,她只在乎皇三子成了新君,而她不是太皇太后,這才是她最關心的!
袁紹卻暴走了,憤怒到不能自制的地步!
李勤竟然說傳國玉璽是從袁老大人手裡搶回去的,袁老大人是誰,那是他叔叔啊,說白了這是往他們老袁家的頭上扣屎盆子呢,咋這麼缺德呢,誰給李勤出的主意啊?
要說誣陷這種事情,謠言止於智者,隨著時間的推移,總有真相大白的那一天。可李勤給袁紹家族扣上的屎盆子,卻是無論如何也摘不下去的,因為這事是串聯到一塊兒的。
袁隗有沒有燒皇宮,如果說有,那就是謠言,但皇太后和太子在袁紹這裡呢,所以假的也變成了真的,就算袁隗不是主使,那也是趁火打劫的人之一,屬於參予者,而且別人是不會給他做這個證,說他沒進過皇宮的,因為能作證的,就是真燒皇宮的啊,誰傻麼,給他們袁家作證,再把自己給證進去了,沒人會做這種蠢事的!
至於最狠的就是那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罪名,這又牽連到傳國玉璽上了,袁家要是不想把持朝政,不想要挾諸侯,那袁家搶傳國玉璽幹嘛?你說你們袁家沒搶?你沒說沒搶就沒搶啊,誰信呢?
公孫瓚和劉備卻對時局不是太瞭解,以他們的身份,現在還沒資格瞭解那麼深刻的內幕,兩個人像鴨子聽雷似的,只能聽個響兒!
但是,劉備的反應卻是不慢,他不瞭解李勤那邊的動作,可他也用不著去了解,只要他能弄明白自己這邊的事情就足夠了!
劉備擦乾眼淚,道:“太后,那李勤私改詔書,搶去傳國玉璽,擅立新君,情同謀逆微臣以為,我們應當立即反制……不不,不是反制,而是根據先帝的遺願,立即輔佐太子殿下登基稱帝,這才能讓李勤的陰謀破滅啊!”
公孫瓚也忙道:“對對,玄德說得對極太后,請您下旨,馬上擁立太子登基吧!”一想自己能擁立大漢的皇帝,成為元勳大臣,他這心裡頭美滋滋地,要不是現在情況特殊,不能笑,他非得哈哈出口不可!
董太后忙道:“對對,現在就扶我孫兒登基,現在,現在,也不用選什麼日子了,我看今天就挺好!”
她著急得不行,其實要從感情上來講,她對於皇三子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