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來,大臣們全都很情不自禁地哆嗦了一下,大家都官場上的人,個個自認是朝廷的柱石,怎麼可能不知道清君側三個字的意思呢!
清君側,說白了就是給造反找一個藉口,僅此而已!
王允環視群臣,道:“諸君以為如何?”
大臣們一起搖頭,道:“不可,我等手中無兵,如果冒然發動清君側,有可能會被某些有心且有兵權的人利用!”
一個大臣道:“王大人忘了,那李勤馬上就要進京,他的先鋒軍半日之後就到。”
王允哼了聲,道:“耽擱了這許久,已然有半天了,怕扶角軍已然到了城外!”
大臣們一起點頭,他們都嘆起氣來,李勤不到,十常侍都已囂張至此,如果李勤到了呢?以十常侍那些閹人的陰狠性子,還不得對朝堂來次大清洗麼!
王允道:“清君側,我等自然無此能力,但李勤有啊,張讓等人陰險,對付這種小人,難道我們還要再做君子嗎?”
大臣們沒聽明白他的話,都皺起眉頭,有大臣問道:“什麼意思,讓李勤清君側,清了十常侍?這怎麼可能,李勤和張讓他們是一夥的,他才不會清除張讓他們那些閹人呢!”
王允搖了搖頭,他稍一猶豫,他決定還是不把具體的想法說出來,在場的大臣們這麼多,誰能保證他們當中的哪個人,和張讓等十常侍有一腿?萬一把他的計劃給洩露出去,那豈不糟糕!
王允道:“李勤的扶角軍到了,咱們身為大臣,還是先議一議這件事吧,該當怎麼辦?”
大臣們齊聲嘆氣,有幾個年輕氣盛的心中覺得王允說話太不靠譜兒,跳躍太大,現在都是什麼時候,朝廷就要有大變,皇帝要死,太子要改立,連大將軍都被關起來了,誰還有閒心去管扶角軍怎麼樣啊,愛怎麼樣就怎麼樣去吧!
王允道:“咱們立即去稟奏皇上,要扶角軍到了洛陽之後,立即就出徵平叛!”說著,他大步又要返回後宮。
他走了好遠,後面這才有大臣追上來,那大臣叫道:“王大人,你現在進不去後宮的,何苦再去看張讓的臉色?”
王允腳步只是稍微一頓,卻頭也不回,更不回答那大臣的話,繼續往前走,後面的大臣追了幾步,見他這個樣子,只好長嘆,搖頭走開,和別的大臣繼續等在前面。
王允又來到舞陽門外,門樓上的小宦官見他又回來了,叫道:“王大人,何必呢,用不著這樣吧,你還是回去吧,回自己家去吧!”
王允衝上面叫道:“扶角軍先鋒還沒有到來,如果他們到了,是讓他們立即進城,面見皇上,還是出征去鎮壓黃巾賊?”
小宦官們懂得什麼,他們聽說扶角軍先鋒還沒有來,都笑了起來,道:“等扶角軍來了,再說也不遲啊,自有我家中常侍作主,何時輪到你出頭?”
王允再不說話,轉身就走了,小宦官們對著他的背影,指指點點,嘻嘻哈哈,嘲笑王允!
等離了舞陽門,王允立即小跑著到了前面,他見大臣們還沒有散,便道:“皇上身體不適,所以傳下聖旨,如果李勤到了,就要立即去覲見,可如果來的不是李勤,那麼直接開去戰場,去和黃巾賊交戰,不必進宮覲見了!”
大臣們齊刷刷地哦了聲,他們現在都象熱鍋上的螞蟻,都失了分寸了,幾乎沒有一個是頭腦清醒的,就算是頭腦稍清醒些,想著也是自家的榮華富貴,怎麼能在鉅變的情況下保住自家的利益,誰有閒心去管國家大事啊,也就只有王允這種大傻瓜吧!
聽了大傻瓜王允的話,大臣們竟然都信以為真,紛紛答應,他們見王允要親自去“傳旨”,為了能給即將到來的扶角軍留個好印象,他們全都要跟著去,這時候可沒人想要落後,讓他們回家等訊息,他們都是不肯的!
王允要的便是如此,否則他幹嘛撒謊?不就是為了扯虎皮做大旗麼大臣們要和他一起去,正合他的心意!
大臣們跟在王允的後面,出了皇宮,都不坐車,全改騎馬了,向城門方向奔去!
對於即將到來的扶角軍先鋒,張讓失算了,這就是大臣和宦官的區別,宦官們雖然能在黨爭中取得上風,甚至能影響皇帝,可他們終究是宦官,習慣了別人來見他們,而在提前就取得重要人物的聯絡方面,他們終是棋差一招,以為扶角軍的將領來了,必會進城,必會在宮門等著被召見,卻忘了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如果重要人物在進城前,就被截走,那該怎麼辦?這也是為什麼他們修理得了何進,可卻控制不住朝堂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們只能等著何進進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