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牆腳的動作太大,反而會引起各方的介懷,同時也會顯得極其沒有誠意。
在他看來,顧品珍手裡八個滇軍團是雲南的精銳部隊,尤其是那五個康滇邊防團。這個八個團的影響力足以干涉到黔軍的決定。他雖然沒有得到顧品珍的首肯,可自己仍然看得出來,顧品珍心裡早有動搖。只要與顧品珍的態度曖昧了,黔軍孤立無援是無法在四川問題上繼續拿下去的。
第二天吳紹霆向雲南、貴州兩省的省府發了通電,將他的態度告知唐繼堯和劉顯玉,成都的事情一天不解決,他絕不會參加二十八號的執政府大選。
這個訊息很快傳遍了整個南方,雖然梧州要比昆明、貴陽更晚收到電報,但梧州卻是最先引起了一番轟動。進步黨、國民共進會以及其他政治勢力都大感意外和緊張,雖然在他們當中有不少人因為各種原因,並不希望吳紹霆當選大執政官,可是落選與參選是兩碼事,南方執政府如果沒有吳紹霆的參與,結局很有可能是南京臨時政府一樣。
梁啟超、岑春渲當天致電到成都,一邊勸說吳紹霆不要義氣用事,一邊又向顧品珍、劉顯玉、王文華等人施壓。熊希齡甚至還說,大選哪怕推遲一兩天也無妨,可吳總裁一定要當場參選才是!
誰都知道吳紹霆說到做到,這次他拿大選來威脅雲貴兩省,自然是做好了一拍兩散的準備。唐繼堯猶豫了一天之後,總算做出了決定。他知道自己拗不過吳紹霆,更不希望在這個階段跟吳紹霆針鋒相對。如果南方執政府就這樣垮臺,不僅之前雲南省在四川付出的人力無力得不償失,自己花了大功夫去賄賂參議院議員也付諸東流,更重要的是還會立刻跟吳紹霆發生衝突。
成都現有的八個滇軍團確實是雲南精銳,可面對川軍四個師以及廣東三個團,再加上沒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戰場環境,打起來的勝算微乎其微。更何況正是因為這是雲南的精銳部隊,唐繼堯更不敢輕易的傷及自己元氣,萬一顧品珍有什麼閃失,雲南必然一蹶不振。
無論是戰或者不戰,擺在唐繼堯面前的選擇只能是再忍下這口氣,一切就等著大選結束之後在好好算賬。
四月二十一日這天,昆明軍政府向顧品珍下達命令,將滇軍在成都即得的便利全部交換四川軍政府,部隊開拔進駐事宜全部聽憑參謀總部調遣。
雲南的電報傳出來之後,原本緊張的南方局勢轉眼間鬆弛下來。
劉顯世是千百個不願意,之前黔軍佔據著川南勢力範圍由於戴勘的變節而丟失,成都會戰時黔軍三個旅也遭受不少損失。他雖然是一個笑面虎,可是原則上付出多少一定要得到多少,然而現在卻什麼都得不到,自己的弟弟還當眾被人砸了一個茶杯,這算什麼道理!
只是面對梧州參議院的壓力和唐繼堯的妥協選擇,就算他想大鬧一場也無計可施。
無奈之下他在兩天之後,只能不甘心的發去了一封電報,命令劉顯玉、王文華暫時聽從參謀總部安排。不過他還刻意交代,一定要在開拔費用和安營費上狠狠的宰一筆。
四月二十四日,吳紹霆正式下令顧品珍、劉顯玉、王文華的部隊向瀘州和遂寧方向轉移,同時劉存厚的部隊趕往重慶參加重慶會展。命令當天生效。
滇軍和黔軍的開拔轉移,以及川軍向重慶出征,在成都引起了一片熱議。自大革命爆發足足四年有餘,盤踞在四川省內的滇黔勢力總算妥協了。同時四川軍隊首度放棄內戰,團結在一起一致對外。川民們對四川未來充滿了希望,民心和軍心振奮不已,紛紛稱讚熊克武、劉存厚的大義,吳紹霆總裁的英明,以及南方執政府的公正嚴明。
有了民間的熱烈反應,軍隊的開拔費用自然也有了著落。士紳名流紛紛組織募捐,自己也樂得其實的掏大頭,一方面是早點送走滇、黔兩路人馬,另外一方面還能在新一屆的四川軍政府當中混一個名望。平頭老百姓們也積極響應,有錢的出錢,沒錢的也要出糧出物。
吳紹霆把三路大軍的開拔工作都交給熊克武負責,儘管滇軍和黔軍獅子大開口,他也懶得再過問,一切都由熊克武來做主。
當天晚上,參謀總部又向第七師團司令部下達指令,正式向重慶發動最後一擊,力求在大選前後拿下重慶。
重慶附近的第七師團因為之前成都之事延緩了好幾天,將士們早已嗜戰不已,他們一路從瀘州打過來,越打越有信心,巴不得早點殺進重慶。現在總算得到命令,積攢許久的戰鬥慾望得以發洩。在四月二十五凌晨四點鐘,全軍發動了總攻。
戰鬥十分激烈,飛機、大炮全部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