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舉黃興代替吳紹霆成為軍事部部長的事,是由廖仲愷在幕後策動的。他並不是不相信吳紹霆,也不是認為吳紹霆資歷尚淺,只不過相比較之下黃興肯定要比吳紹霆更可靠。廣州革命政府成立之後的首要之事,就是調動革命軍掃清省內、出兵北上,推動革命的火焰燒遍全中國。所以把革命軍掌握在自己人手裡,才能更容易的執行這項命令。
至於吳紹霆,他在光復廣州之後就一直在埋頭整編軍隊,絲毫沒有出兵的打算,單單就是這一點讓廖仲愷有些放心不小。
這次會議就卡在了軍事部的問題上,從上午一直糾結到下午,依然沒有結果。
胡漢民是支援吳紹霆的,他一直應該按功分配,這樣才能體現革命事業的光明磊落,不能什麼事都任人唯親。雖然胡漢民說的大義凌然,也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支援,在這些支援人當中大部分是同盟會廣州本地的會員,他們一方面是強調地域政治,另外一方面是擔心得罪了吳紹霆會引來大禍。
支援黃興的人,則正好是原來華興會的幾個骨幹成員,如宋教仁、章士釗等人。宋教仁是上個月剛從日本回國,正好就到了惠州與黃興會面,並且中途參加了這次起義行動。另外的幾個人就是廖仲愷安排的幾個香港同盟會成員了。
雙方各持一詞,僵持不下。大家都覺得厭煩了,認為胡漢民完全可以拿出都督的威信,直接決議人事任命的問題,不要再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下去。可是胡漢民想法中的不確定因素太多,又要顧慮到廖仲愷的意思,所以遲遲拿不出都督的作派來。
下午會議�